随笔 | 轮转的童年
文/七月的岛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最不能停止的就是对自己的反思和教育。
一个不留神,你又蹉跎了一年,浑浑噩噩了一年,而孩子小时候的每一年的成长空间,都顶得过你未来的十年。
不要以为孩子随随便便也一样长大,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吃饱了,长高了,能认字了,会听话了,可却看不到,如果我们做的更好一点,是不是孩子还可以会弹琴了,爱画画了,喜欢唱歌了,更重要的是,愿意真诚的和我们交流自己的想法了?
看不到的,远远比看到的多;失去的,往往比得到的多。
自己三四岁的时候,迷恋上画画,每天画画就是自己最快乐的事情。
一天,忽然灵感大发,即兴在家里白色的墙上挥笔作画,然后兴高采烈的等着得到表扬。
爸爸这时回来了,当他看见那面承载着我的快乐与希望的墙时,非常严肃的批评了我,他不满我涂坏了那面白白的墙,指责我把好好的一面墙整的那样难看。
从小我就很怕他,一点也不敢忤逆他的意思。
他告诉我,不许再乱画!
从那以后,很长很长的时间,我都没有再拿起画笔。
初中,我想参加一次市里组织的夏令营,到北京。虽然我小时候来过北京,但那时太小。
我无比期待,我期盼来到北京,看看故宫,看看大学的校园,虽然也有一份虚荣心在,但更多的,我很想涨涨见识,亲身感受一下清华北大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我和妈妈说了,但没有得到回应。
隔了一天的中午,和爸妈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我鼓起勇气,说:
“我妈说了么?我想去夏令营。”
我爸说:“多少钱?”
“1500.”
“1500?你知道我和你妈一个月工资多少吗?”记忆中,我爸说话的时候带着点一点冷笑。
“你一个夏令营,顶我们俩人工资了,你去玩儿,我们一个月喝西北风?”
我低着头,一手默默摸着我的小碗,一手依然拿着筷子不停的往自己的嘴里扒拉着米饭,只是,嘴里已分不出米饭和眼泪的味道……
我没有再说话,也从此再没有要求参加所有的夏令营。
我哭的不是不能参加夏令营,也不是难过自己家里为什么不富有。
而是一种年幼的心酸和心凉。
我知道,我的家不是拿不出一个夏令营的钱,也知道,他们不会喝西北风,日子和以往并不会有什么不同。
我想要去,但不是必须得去;我希望他们支持,但不是不支持我就不会理解。
我难过他们的拒绝是用这样一种方式,一种冷漠、欺骗、和伤害的方式。
从小,我就梦想学钢琴,种种原因,错过了机会。
但我一直都想,只是以为错过了最好的时间。
高中的有一天,忽然什么启发了我,我觉得只要开始,就并不晚。
就像一根小火苗被点点燃起,那些天里,我每天都在为自己的这个想法而兴奋和盘算。
我想:高考还有很长一段日子,按照我那时的精力和习惯,不可能每天都是在学习,那样效率也不高。倒不如拿出一两个小时去学琴练琴,学校有老师有琴房,或者每天出去两节课也未尝不可。这样我的生活又丰富,学习可能也更有动力更有效率了。而且,到我读大学,我就有了两年的钢琴经验,一定是很有帮助的,那时,有更好的机会也说不定。
那几天里,我甚至夜不能寐,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越想越激动,越想越觉得一个新的世界在向我招手。
于是,周末放假,我满怀期待的和我妈说了,把我的所思所想,我的计划,我的梦想都认真的说了出来,一心以为,这是一件好事情,我是认真的在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他们没有理由不答应。
妈妈说,她去想想,和我爸商量一下……
第二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写作业,爸爸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忽然说:
“听说你要学钢琴?”
“嗯“。
”哼,你能学会么?你有那个天赋么?“
“别净想些没用的,你能学好习就不错了”
……
我不知道这是他的意见还是他和我妈一起的意见。总之,我不敢反驳,也知道反驳没有用。
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不会和我商量,他不同意的事情我没有余地。
……
我知道我爸不是对我不好,他应该也都是在为我好,甚至在他眼里他对我已经无比宽容。
他说我出生以后,就是想希望我可以过得开心,可以在三十岁甚至四十岁之前都无忧无虑。
可是,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他总是很严肃,很少和我交流,不在乎我在想什么,更不会陪我玩儿,他在我的旁边,我就会感到压力和不自在。
在我高考以后,我爸对我的态度有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忽然从每天板着一张脸变成对我有说有笑甚至经常讨好,小时候的那些事情,我也渐渐的原谅、淡忘。
但,一些事情、一些话语,却永远的扎在了幼小的我的心上。
时不时的,那根刺还会跳动,还会扎到你疼。
我知道现在的自己也不错,可是,我原本想成为的,是另一个再也无法成为的自己。
一个幼小的孩子,本已对世界有太多无能为力,为何还要承受那么多粗鲁的误解和并无道理的批评的话语?
你觉得他行的,就必须要行,不行就会被冷落和指责。
你觉得他不行的,就不可能行,试也没有资格。
难道就因为:
他是你的孩子?
当我们成为父母,请多想想自己的童年。
不要轻易剥夺孩子的每一分快乐和希望,更不要忘记自己的那份软弱和平凡。
改变曾经的自己真的太难,但好在我们还可以去养成新的习惯。
当谦虚和对自己的反思成为习惯,当感恩和对孩子的尊重成为态度,至少,我们不会在孩子面前认为自己一切都对,至少可以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少受到一些本不该有的伤害。
放下自己,原来孩子的笑声可以再多一些,梦想可以飞得再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