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她把东西递给你时,请你不要急着拒绝
一
“小鱼儿把橘子给爸爸”,“小鱼儿把糖糖给妈妈”,“小鱼儿把饼干给奶奶”
大约一个月前,小鱼儿就会把自己喜欢的零食分给家人了。
其实在此之前,她只有自己想吃零食时,才会把包装袋或零食递给我,让我帮忙打开。除此之外,她都是假装递在我嘴边,然后再快速地缩回去自己吃掉。有次,我故意吃了她假装递过来的零食,她还为此大哭一场。
二
小孩子的自主意识很强,在她认识的世界里,认为很多东西都是只属于她,也会充分表达自己对物品的喜爱。比如,拿在手里不停地挥舞,或者自己反复地翻看,甚至会拿到我的面前,让我看她喜欢的物品。当然我们只能看,东西还是属于她自己。
而且小孩子的占有欲也很强,比如她吃饭的餐桌,从来不让别人碰。因为她认为这是她的专属餐桌,我们碰了她的东西,她会不高兴,认为你侵占了她的专属领地。
虽然现在她是在我们叫她分享她才分享的,但是至少不会像以前那样不愿意,哭鼻子,甚至是假装分享。
三
成长过程中,人脸识别,声音识别潜移默化到她的记忆。让她能准确地分辨出熟悉的家人,并能准确定位到每一个人,才避免上文中给爸爸不给妈妈的错误。
同时,平时日常生活中,她观察家里人的行为,并加以模仿。看见妈妈削了水果,递给奶奶和爸爸,还有她;也看见奶奶把橘子剥开,分别给爸爸,妈妈,还有她。
而且从来没有看见过递给了别人东西,递东西的人会缩回手,自己放在嘴巴里吃,也没有看见过,自己独自吃东西不分享给其他人。
在这些日常的生活中,她会思考,为什么大人会这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了他们会笑,为什么明明自己吃不了东西也会感到高兴,是不是自己也可以模仿一下,小小的心思,在她的心中发芽,只要有这样的契机,她就会做出实际行动折射出内心的想法。
四
我们作为大人,在她把自己喜欢的零食分享出来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是接受,还是拒绝?
是表扬,还是嫌弃?
我认为应该接受她分享的东西,并恰如其分地表扬她。
因为当你接受了她的东西,她会拥有成就感,让她认为自己原来可以为长辈做点事情,自己也不是那个一直被照顾的人。
而且你对她的肯定,让她得到认可,她会信心十足地去把这件事继续干好,甚至干好类似其他事情,比如自己把尿不湿丢进垃圾桶,吃完水果把果皮丢进垃圾桶,吃完饭自己擦嘴巴,把玩具放在规定的地方。
肯定她并表扬她,她会更加信心满满地做事,而不会内心迷茫,无法判断事情的对错,也不会产生叛逆,逆着想法做事。
当然,这里所说的表扬,一定要针对具体事情,比如“你把橘子给爸爸了,真乖,来再把这瓣橘子给奶奶”,千万不要笼统地说,“我家宝贝最棒了,真可爱”。这样她又会产生疑问,我做了什么可以得到如此表扬,长此以往下去,她分不清楚自己到底哪里做的好,是不是只要卖萌就是好?
当然,小孩递过来的东西,更不能假装不要,她给了你,你就要接着。不然也许她的世界观会发生偏差,可能会认为反正都不要,倒不如不给了,甚至是让她会认为所有的人都会温柔对她,都会假装不要。
长大以后孩子可能就会故作大方地把自己喜欢的给你,可是又没料到大人真的会接住并且收好。这样一来与他所想的完全不一样,从而无法接受现实。
五
让孩子从小拥有成就感,激励她一直前进;
让孩子从小明白现实没有假装,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
所以当她把东西递给你时,请你不要急着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