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长征路上,老班长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用缝衣针做成鱼钩钓鱼给战士们做鱼汤,自己却只吃草根和鱼骨头,最终因过度虚弱而牺牲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尽职尽责、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本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二是体会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对刻画老班长人物形象的作用。
整体来说,这节课我特别不满意。自己上课状态欠佳,课堂出现问题较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低。同时课堂节奏缓慢,没有起到应有练习的作用。
反思一:要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
因为没有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所以课堂上我给学生留出十分钟的时间自主学习。学生快速投入到新课文的阅读中,标自然段序号。至此,我才意识到应该给同学们提出阅读任务。所以我只能中途打断同学们,在黑板上写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让同学们梳理六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很快便完成了这一任务。所以每次读课文一定要出具明确的学习要求。带着目的阅读才能事半功倍。
文中有几个重点段落,我安排学生齐读。但是没有提出朗读要求,没有明确朗读目的。所以整体读的情况也不好,浮于表面。没有让学生真正从读中体会情感。
反思二:简单问题复杂化。
在厘清课文层次环节,我提示同学们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独立成段。同学们准确概括出第一自然段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第二自然段介绍了老班长的外貌。剩下的部分,我提示同学们可以根据明确的时间来划分。同学们可以整体划分出经过和结果。在经过部分,我又告诉同学们,又可以划分成三部分。同学们一下子就懵了,有点无从下手。我提示同学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看看这一部分讲述了哪三件事情?看到同学们的反应,我以讲代学,出示了三部分的内容:老班长钓鱼做鱼汤;发现真相;含泪喝鱼汤。在这一部分,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等待学生,学生处于迷惑状态。本来清晰的课文结构似乎被我整理得复杂了。
反思三:人物形象品析不到位,学生参与度低。
当提到老班长的人物形象时,学生可以说出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但是我没有深入探究学生是从哪些语段读出来的。“尽职尽责、忠于革命”两个词语是我讲出来的。所以整个人物形象品析过程显得肤浅。
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我杂糅在了人物品析过程。虽然重点语句摘录出来让学生朗读,但朗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过于走形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在读中体会情感。
反思四:课堂沉闷,学生状态不佳。
因为没有布置预习,学生对课文不熟悉,课堂显得被动,学生参与度不高,状态不佳。在课堂上我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简单强调课堂纪律后,便又进入一问一答的模式中,课堂显得凌乱无趣。究其原因,还是自己没有精简教学内容,思路不够清晰。自己的授课状态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了课堂节奏,导致拖堂。
反思四:变换问法,引导理解。
在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和题目的含义时,我从13课的教学中汲取经验,变换了问法。学生很快便理解题目的含义。之所以说金色的鱼钩,是因为它不仅是一枚鱼钩,它承载着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这也是唯一值得欣慰的地方吧。
上课这么久,课堂还是问题百出,让我极具挫败感。上好课,上好一节朴素的语文课,让学生在课堂得到锻炼,获得能力是我切实需要深思的问题。归结起来:1.教学活动要有目的性和指向性。2.问题设置要清晰具体。3.朗读要有指导,代学生入情境。4.关注学生状态,注重课堂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