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语花教师我手写我心

部编版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总结

2019-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花儿的念想

写在前言:刚把这些东西整好,没时间更文了,暂且代替吧。

岳阳楼记知识点

一词多义

1越年/日徐公来()至若春和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以伤先帝之《出师表》()晦变化者()

2至若春和明()四时之不同()

3予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也()

余因得遍群书()可远而不可亵玩焉()

4暮冥冥()不宜妄自菲()

5碧万顷/余拏小舟/惟长堤痕/鼓作气()

在洞庭湖/而或长烟空/上下白()

6是亦忧()尽忠言()无可者()

7予观夫巴陵状()此所谓战于朝廷()

臣不受恩感激()射者中,弈者()

问题归纳

1第二段是如何描绘洞庭湖景色的?

(1)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衔远山,吞长江”写洞庭湖的大观胜览。一“衔”一“吞”,气势磅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写水波壮阔;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大。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试做简要分析

过渡。引出“迁客骚人”面对截然不同的景色触发的悲喜之情,进而与后文中“古仁人之心“作对比,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3,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第二段中“衔”“吞”二字的妙处

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使静态富于动态和活力,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4文章第三,第四段写景,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对比鲜明。(1)从天气状况看,一边是淫雨霏霏/阴风怒号,一边是春和景明;(2)从湖水的起落看,一边是浊浪排空,一边是波澜不惊;(3)从生命的活动看,一边是商旅不行,虎啸猿啼,一边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渔歌互答。(4)从迁客骚人的反应看,一悲一喜:悲则“去国怀乡,忧馋畏饥,满目萧然”,喜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5分析第三,第四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6分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分别指什么?

第一个“异”指不同的自然景象引发“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第二个“异”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文中的“其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

8“迁客骚人”的“感极而悲”是一种“忧”,“古仁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也是一种“忧”,说说这两种“忧”有什么不同。

前者“忧”的是个人的得失,环境的变迁;后者“忧”的是国家大事,是为君主和天下百姓而忧。

9本文以“情”贯穿全文,“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情”有何不同?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是“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通过二者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10从“微斯人,吾谁与归?”中,你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言外之意

(1)希望藤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2)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想法,表达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以及对藤子京的慰勉。

11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的内涵?

为民请命,忧民之忧,救人之困,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核心。

1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1)藤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2)藤子京谪守期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3)借本文表达作者的政治抱负,与人共勉。

13文章是如何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

作者先描绘洞庭湖一阴一晴两种景象,由此引出“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然后抒情兼议论古仁人的思想和“迁客骚人”的不同,进而抒发作者的远大抱负。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醉翁亭记》知识点

一词多义

1太守而宾客从也()云而岩穴瞑()吾谁与

2太守谁()太守自也()

少时用心于学甚劳()可善学者()

此之大丈夫()

3有亭翼然于泉上者()溪而渔()

把酒风()故崩寄臣以大事也()

执策之/表涕零()

4望之蔚然而深者()佳木而繁阴()

5醉翁之不在酒()鸣之而不能通其()

略无慕艳()

6得之心而之酒()逆旅()

7杂然而陈者()者呼,后者应()

行()人之述备矣()

8佳木秀而繁()树林翳()

朝晖夕()风怒号()

9若夫日出而林霏()连月不()

问题归纳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此句是全文的核心命意,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2概括第三段,描绘了哪四幅图画。核心图画是什么?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

3第三段作者写滁人之游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此画面反映了什么?

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儿,前呼后拥,往来而不绝,十分热闹。反映出一派政治清明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得意和自信。

4描绘滁人游乐的作用是什么

(1),描写众人游乐的热闹景象,反映出滁州百姓生活和乐。从而表现太守政绩卓著。

(2)写游人之乐是为了表现太守的与民同乐。

5分析第三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宴饮之乐”。

(1)野味之乐:食物来源“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就地取材,简朴而别有滋味;(2)游戏之乐:没有王公贵族府第的丝竹管弦,投壶弈棋,充满山林野趣。(3)宴酣之乐:“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在其中,乐在其中。

6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在作者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7概括第四段写出“乐”的哪几种情境?

一是“禽鸟之乐”。大自然是禽鸟的家园,游人或许惊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当人去山空后,他们归巢之际,又和鸣林间,唱出欢乐的歌。二是游人之乐。这里强调“从太守游而乐”,可见官民关系的协调。三是太守之乐,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有同醉之乐,又有独省之思。

8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分析欧阳修为政值得称道之处。

一为政不奢靡。从“临溪而渔”“酿泉为酒”等这些自食其力就地取材的具体行为可以看出下百姓和谐,从城百姓集体出游,负者歌于途”“伛偻提携等可以看出,三追求与民同乐,从“众宾欢”“颓然醉”中可以看出

9简要分析醉与乐之间的关系。

(1)]与乐是统一的,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2)文中用太守醉结束欢乐的场面,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乎一州之乐,在乎与民同乐。(3)文章结尾处,作者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与乐有机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勾勒出文章主旨

10醉能同其乐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把“醉”和“乐”统一起来,总领全文主旨。

11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这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这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1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忧”与“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范仲淹无论位居高官或是退居民间,都挂念国家、百姓;欧阳修虽然遭到贬谪而失意,仍积极施政,与百姓同乐,他们都心忧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关注百姓悲喜。

13“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请联系第一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文中的“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出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初稿中所写的山与文中所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

14醉翁之意不在酒,请你谈谈对“醉翁之意”的理解。

(1)“醉翁之意”在于山水间“与民同乐”。(2)这意趣展现了作者以民之乐为己之乐的旷达胸怀。(3)这一意趣从侧面展现了欧阳修治理滁州的卓越政绩。

《湖心亭看雪》

一词多义

1上下一()余强饮三大而别()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的雪景与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近。

(2)“痴”与上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近。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饮酒”表现作者及金陵人的相惜之情。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本文主旨。

问题归纳

1作者开篇用崇祯年号点时间有什么用意

已经改换朝代,而作者依然特地写下崇祯,表达了内心对于亡国的沉痛和怀念。

2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

舟子口中道出的“痴”字,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从本文来看,作者的“痴”表现在: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三大白,表现出特立独行,率性认真的一面;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人格的追求痴情,“崇祯五年十二“金陵人”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

3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1)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2)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3)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

4品析文中“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景的妙处。

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写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作者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的威严。

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出怎样的艺术境界?

白描手法。仿佛创造出一幅淡墨山水画,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雾凇沆砀”点明了气候特点。这毕竟是南国的雪,有它温情的一面。水汽迷漫,冰花皎然,天地一白,令人浮想联翩。这里,作者用了三个“与”字,将天、云、山、水连接在一起,读之毫无赘述之感,反而觉得流畅自然。“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痕、点、芥、粒几个量词的使用非常生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这几句景物描写,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变小,让人顿时产生了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6理解本文错落互见的表现手法。

这篇短文在叙事上却言简意丰,曲尽其趣。,错落互见手法的运用是其鲜明的特点如写湖心亭奇遇,对方惊叹作者的不期而至,如作者惊叹对方的捷足先登,又如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一句问姓氏而不言姓氏从“金陵人”导出,暗含诀别之意,姓氏知否,顿时变得无足轻重,悲凉之情隐忍不发,具有切实可感又如文章结尾从舟子口中,道出“痴”意,其实从作者到“金陵人”,又何尝不知自己的癫狂痴迷呢?假舟为辞,顿时妙趣横生

7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

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8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赏和避世、清高、脱俗的情怀。

9文章结尾写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舟子的话是对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的高度评价,从侧面表现出作者孤高冷寂的品格。

10文章开头说自己“独”去看雪,后来又提到了舟子。这样写是不是矛盾?应该怎样理解?

这样写并不矛盾,也不是作者的疏忽,而是作者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这样写可凸显出作者的孤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