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的笔名
真是巧了,这几天,我正琢磨着要换一个笔名,没想到,今天就在简书里读到一位朋友写的一篇关于笔名的文章,读罢感慨颇多。我似乎也有话要说,只是又不敢妄言别人,只好说说我自己的笔名吧。
截止目前为止,我一共用过三个笔名,但说实话,我对这三个名字都不满意,包括眼下正在使用的这个。
可是,不满意又能怎么样呢?总不至于再换一个吧?再换又能换成一个什么样的呢?就我的思维导图肯定又导出一个不满意的来,对这一点,我越来越深信不疑。
时间追溯到二十四年前的那个夏天。当时的我在上海,生活在一群除了上班,下班后就四处闲逛或成天宅在宿舍看电视剧的同事中。偏偏我那时狂热的爱上了文学,爱读文学书,爱写点东西,这样,就似乎成了她们中的另类。但天天同吃同住在一个屋里,总不能太把自己画个小圈子吧,加之我本身就是活泼开朗的性格,所以,表面上看不出我对独处的渴望,但内心深处我还是希望安静点再安静点。
话说我的笔名没有安静的白天,夜晚总是不再喧闹了吧。当几个宿舍的小姐妹们都进入梦乡后,我便拿起纸和笔,悄悄的坐在走廊的路灯下,写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偶尔有值夜班的走过来时,我就拿出一本琼瑶或金庸的小说盖在稿纸上,给他们造成一种看小说的假象,毕竟写东西和看小说是两个概念,后者更能不被人们反感,至少我个人觉得是这样的。
写得久了,我便有了向报刊投稿的念头。于是悄悄地记下了几家报纸的地址,第一次投的是《解放日报》的副刊,竟然不知道署名。见报的第一篇“豆腐干”的末尾,有这样一句话:“请作者告知姓名和地址”。我又悄悄地将地址寄过去,没多久,稿费寄到门卫室,同事们知道后,都说好哇,你竟然还会写文章,拿了稿费要请客的!于是,区区五十元稿费,硬是被众人敲竹杠请吃了一顿生煎包了事。
当第二次投稿时,我就觉得要署名了。用真名吗?不行!太土了!想我也是爱捣鼓文字的人,哪能用“张晓群”这样土老冒的名字,一点都没有文艺范儿(那时还不知有张爱玲,更不知有刘秀玲)。那取个什么样的才像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名字呢?
我苦思冥想的,终于想到了“冷月”两个字,寓意“冷月无声”,也反映出我幻想有一片宁静。
这个笔名只见报一次,后因遭到多人善意的取笑而弃用,原因是“热得像一团火的人,还好意思叫冷月?”
辗转回到故乡后,有个阶段又爱向报纸投稿。既然“冷月”和我的个性不匹配,那就重取一个笔名吧。那天路过一个时装店,店内全是柔柔曼曼的裙子,店名“裙角”。我竟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名字,大概是觉得有点可爱,而且“裙”和“群”同音吧。
于是,自以为这个笔名取得好,便连qq昵称也用这个。后来在使用过程中,虽没像第一个笔名那样引人失笑,但也未见好评。私下里又觉得别人家的笔名怎么就那么好听,有诗情,像什么“路漫”、“云淡风轻”等,我这个“裙角”,除了是“裙子的一角”,还有更美的意思吗?
改!一定要改!
但对一个涉网不深的几乎是网盲的人来说,好不容易摸索着进了简书,对笔名这事当时可没想太多。记得那天注册用户名时,我确实犹豫不决,是用“冷月”还是用“裙角”?结果提示都有人注册过了,换一个吧。
那就换个有诗意些的吧。想我乃一乡间田野走来的女子,平素又喜欢裙子,名字里又有一个“群”字,那就“陌上裙”吧,有点拗口,再加一个字,“陌上红裙”吧。
确定,确定,“陌上红裙”就成了我在简书上的笔名。很美吗?是不是太美了?结果,麻烦又来了。为什么?因为这个名字好像不属于我们大妈级别的,它应该属于年轻人。有很多人简信给我,有个大二的帅哥直接问我愿不愿意做他的女朋友,我说,我要是有个女儿就介绍给你做你的女朋友啦。他说,哦,你是一位阿姨啊!
再说这个笔名,用我儿子的话说,永远也不会火的!他说:“笔名一定要别出心裁,要不按套路,要古怪也要可爱,像剽悍一只猫、秋叶大叔等等,你这个太普通了,没有谁能记住!”
小子分析得这么到位,我竟有点信了。我说难怪我写的文字,阅读量总是那么低呢,看来还得改个笔名。可小子又一次否定了我:“你就别再改了吧,本来就没人看你写的,好不容易混熟了几位简友,再折腾,就更没人看了。”
呜呼!我的笔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