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书(一)
这两天读了尼采的书,忍不住想给你写点文字,我是个比较主观的人,看书易接受作品的观点,易被文字打动而激动,永远把自己处在一个仰视渴慕的角度,对书有独特情愫,觉得拥有书就是莫大的幸福,所以,照单全收,从不质疑深入思考。
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来谈,哲学是西方的智慧,从希腊文明到当代,西方哲学史完整严密,一脉相承,群星闪耀,从不缺乏思想光辉夺目的哲学家,一部伯特兰·罗素的《哲学简史》曾让我心潮澎湃了很久。尼采作为西方哲学长河的一员,那时看时我没有太多关注,这次阅读发现他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伯兰特·罗素说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我认为是,西方的文学、历史、数学、,政治、音乐、绘画等等哪一个不是和哲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长,所以,我觉得尼采是一个哲学家,他短暂的一生没有一部小说作品,留下的都是阐述他哲学思考的著作,他的思想比较庞杂,深奥,我没有全面深入研究,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点,一、有关西方哲学源头日神和酒神两种精神二元冲动说,这开创了古希腊悲剧艺术文化全新学说,他认为,日神精神生发出“优美”的审美功能,酒神精神生发出“状美”的审美功能,这两种艺术冲动的对立统一就形成了悲剧,希腊悲剧艺术即是由此衍变发展而成的。尼采认为悲剧艺术的本质及其功能在于拯救悲剧性人生,他生活在十八世纪资本主义鼎盛时期,由此也看出他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现代文化是批判的,否定的,他还提出“上帝死了”的呼号,足见他狂放不羁和反判精神和对世界的责任热情。
与著名音乐家瓦格纳的交往,由祟拜友好往来到最后的决裂,是他哲学思想变化的又一个反映,他对瓦格纳的完全失望彻底否定,他的哲学思想也从扬弃悲剧救世主张转向张扬权力意志,祟尚超人救世观。他的思想是发展的,变化的。
最后,是有关他的美和美感的理论,尽管他没有专门为这个专题写一本书,但他对艺术,对美丑的论述比比皆是,想不到“距离产生美”的观点是他提出的。“同感产生美感”也是他的理论,他一生短暂、贫穷、多病,思想独立判逆,内心充满激情,仔细看看,除了那些“对人们必须是暴政,才能奏效。”的极端呐喊,我不敢苟同之外,他的哲学思想,他的许多感觉,一百多年后的我,真的因“同感”而爱上了这位天才人物……
第二方面,天才文学青年的尼采的语言表达。尼采活了56岁,后十一年患精神分裂症由母亲和妹妹照顾,直至1900年8月25日过世,也就是说他的创作持续到45岁,他被称为欧洲新浪漫主义诗人,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和《权力意志》等传世名著中,开创了用诗的笔法和警句格言的文体撰写哲学著作的先河,使原本枯燥而深奥的理论学说,显得诗意盎然,充满活力,我觉得,他的著作像一篇哲理美文,不知道罗素是不是因为他作品的这个特点界定他首先不是哲学家,看他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内容,那种激情澎湃,那种血脉偾张,那种第一二人称面对面式的对话呼告,让我不由自主地和他共情起来了,仿佛看到了一个年轻,充满活力尼采站在我面前。
我摘录一与你分享:
相信我呵,兄弟们!这是肉体对于肉体的绝望,——这,已被愚弄的精神的指头,摸索着尽头的墙壁。
相信我呵,兄弟们!这是肉体对于地球的绝望,——这听到的腹肠向他告语。
……
我的兄弟们,你们要在他们的口气和贪婪的呼气中窒息吗?宁肯捣碎窗扉,跳到空地里。
避开这种恶臭!离开这些多余者的偶像崇拜!
避开这些恶臭!离开这以人为祭的熏蒸!
这样的表达在他的作品里比比皆是,你猜?我联想到了谁?历史剧《屈原》作者郭沫若先生。郭老,我该说什么呢?夸你懂得审时度势,还是夸你博览群书?
如若赞扬,赞扬一下你从日本留学娶妻生子归来还知道站稳立场,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就这个动机,恐怕还不纯粹吧!
第三方面,以天才反观自己。尼采少年天才,十岁写了55首诗歌,你的才华,他的思想,他的语言,固然我们这点平庸之辈不可追,他独立的思想,判逆的精神,丰富激情的表达,让我觉得自己已是一个没思想,不会表达的木偶人,或者说是工具人,这样更时尚,更贴切一点。平庸、愚蠢、懒惰、盲从、世故、俗气、多情、贪嗔。想想都脸红,忽而又颓唐起来,生无可恋了!
最后,摘录一段给你:
诚然,我们爱生命并不因为我们惯于生命,而因惯于爱。
爱中往往有些痴狂,但痴狂往往有些理性。
而且在我这善爱生命者来看,好像蝴蝶、肥皂泡及此一类的人物,最懂得人生之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