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16|冬游园博园
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园博园已在9月底开放。至此,一座规模庞大的中原园林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喜迎八方来客。
不难发现,园博园延续了绿博园的风格。占地近4000亩的园区,为各个地区的园林景观设置独立展区。可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
纵观全园,亭台楼榭轩,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流水回廊。放眼屋顶,大部分采用了重檐庑殿顶。这是建筑规格中的最高等级,莫非王侯不得选用。突显出建筑的气势恢宏,壮观华丽。力拔千钧般的匾额牌坊,行云流水般的楹联题注,虽有较重的仿制痕迹,倒也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
俯察建筑底部,可以发现大都采用了覆盆式柱基础。这种像倒扣的脸盆一样的柱基,稳定性比较好,是古建中的常用形式。交错的大小雀替,华美的垂花门在整个园区中也随处可见。
园林的地方特色鲜明:南方园林的白墙灰瓦,镂空窗,拱形门。北方园林的红墙黄瓦,高基座,大屋檐。一个清新脱俗,一个富丽堂皇,二者辉映衬托,蔚为壮观。
再看桥,多是拱桥,起拱弧度较大。拱桥有更好的立体感和画面感,更符合大众的美学逻辑。桥栏杆选用汉白玉,装饰物是典型的石狮子。
园博园是一个大手笔的造园艺术的集中展示。但是,相比古典园林,像苏州园林,园博园显得太过年轻,缺少底蕴支撑。
园博园显然是“进化”之后的园林,她追随古典园林的神圣步伐,但确乎摆脱不了要有些落入窠臼的宿命。一方面追求着木结构和纯手工的温度。再一细看,当今建筑终究难免要承受钢筋混凝土和机械的冷冰冰入侵之痛。
中国园林讲究依势造园,结合自然环境和位置。园博园位于航空港区,不时可听到飞机的轰鸣声。对于在营造法则上讲究“虚”和“静”的园林艺术来讲,毕竟有伤大雅。这也算是一个无奈的败笔。
不得不说园博园是造园艺术的一次伟大尝试。但目前来看,她还是略显轻飘空荡,底蕴欠缺。因为园林艺术不只是简单的建筑营造,更要赋予她“艺术”和“生命”。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世间再无第二。这不仅是因为大观园的建筑规模和规格,更是缘于红楼梦中人以及其中的关乎人文的厚重艺术。所以,大观园是“活”的,她活在亿万红楼读者的心中。
基于此,我们也期盼多年之后园博园的沉淀、蜕变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