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怎样用示弱来增强你的关系网
善于寻求帮助
这项技能听上去让人很吃惊,但它却很重要。我们需要极大的信心和谦逊承认自己需要帮助。
这项技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公司的领导者最不希望看到,员工因为羞于承认或自负,而不愿承认他们不知道,从而导致业务在错误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同样在生活中,在情感方面,甚至育儿方面,我们都可能需要帮助。
当我们需要帮助时,勇于承认并寻求帮助是极其宝贵的技能。
先列出三个问题。
1、求助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2、求助时,我们怎样表达,能增大别人答应我们的概率?
3、即便做了很多努力,我们还是被拒绝了,接下去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严重低估的沟通能力,求得他人帮助的能力。
真实的世界中,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从来不是一场闭卷考试,没有必要通过单打独斗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很多沟通高手在本身能力很强的情况下,也会策略性的示弱,向别人请求帮助,并且把这种求助的过程作为一个重要的沟通方法来使用。
这种做法常常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小学老师在管理班级时会故意求助,像这样说,哎呀,老师忘记带试卷了。某某同学,麻烦你去一趟办公室,帮老师把试卷拿过来好不好?
通过这样的求助方式,让那些成绩不是那么拔尖,没那么自信的学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学生也会很有成就感。
这个教育心理学技巧,阐述了求助潜在的巨大能量。
脱不花在文中也说到他在面试新员工的时候,他会把机会提供给那些遇到难题广泛求助的人,而不是仅仅自己埋头钻研的候选人。
一个愿意发起救助的人,目标感肯定要大过所谓的“自尊心”,而且他人际友好度会比较高,也会具有调动和整合资源的人。
心理学中的富兰克林效应也说明了这一点。“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助你一次”。
因为别人帮助过你,他能获得成就感。曾经帮过你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
我们每发起一次求助,就是把更多的人拉进自己的协作网络,当然也有机会团结更多人。
发起一个求助,必须满足两个先决条件。
求助=别人帮得了+自己值得帮
如何判断我们发起的求助,不是强人所难,判断对方是不是帮得了你。
方法一:在时间和精力上可启动
脱不花文中通过小杨求助小王做PPT的案例,合适的求助必须让对方在时间和精力上可启动,否则就是强人所难。
发起求助时,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主体定位,尽可能减轻对方的负担。
首先要让对方觉得这件事是轻量级的,是可以轻松启动的。
如果我们求助的事项需要对方付出他承受范围以外的时间和精力,他自然会觉得帮不了你,也不想帮你。
方法二:在职责边界内可启动
文中通过小杨需要调发一批宣传物料求助的案例。
说明每个人在协作网络中都有自己的职责边界。不是说我们只要态度友善一点,对方就愿意越界协助。
在求助之前,我们要想好协助网络上有哪些人和节点,这件事是在谁的职责边界内可以启动的。在每个节点找到那个对应的人求助,他就能帮到你。
方法三:在关系程度内可启动
人际关系是有温度的。
如果我们向冷关系求助时,就需要提前去升温。
交浅言深是沟通的大忌,千万不要今天刚给人家寄本书,明天就向人家借钱,这确实会让对方觉得自己被套路了。
要明确双方关系已经熟络到你可以开口求助的程度,再那么去做。
如果对方意识到。你是为了求助是跟他搞关系,其实也无伤大雅。只要你行为得体,对方并不会反感。
稍微年长些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有人肯定用我,那是我的福气。天天有人求我帮忙,那恰恰证明了我的江湖地位。
通过中间人去联系我们原本不认识的人,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第一,不要同时找好几个中间人。
第二,要给中间人足够的信息量:要求助什么?原因是什么?已经准备好了什么?
第三,也是非常关键的,别让中间人承担太多责任。
自己值得帮
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我们自己值得呢?
方法一:先干为敬
证明自己值得帮,首先要证明自己在这件事上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在这个意义上它可以叫做“先干为敬”法。在发起求助时可以用下述结构来表达。
第一,说明你的目标。我遇到了什么什么问题,想占用您几分钟,请教一下。这说明你珍惜对方的时间成本。
第二,展现你已经做的努力。
这个问题是什么?我之前已经做了什么,但是我还没有搞定。这会让对方觉得你确实是搞不定了才发起求助的,而不是偷懒想找人甩锅。
第三,提出你真实的诉求。我做了这些努力都没有搞定,能不能麻烦你做某件事?
君子都有成人之美的愿望。当你为一件事付出了99%的努力,只需要对方临门一脚时,他们很容易被你感染,愿意协助你把这件事做成。
方法二:真诚领情
证明自己值得帮的方法是学会感谢,可以把它理解为真诚领情法。
表示感谢,最好当面沟通,可以结合对方的贡献程度不断升级。从口头致谢到送一个小礼物,甚至到给对方发表扬信,让感谢的场景别具仪式感。
向对方反馈时也可以留出一个开放的选项,像这样说,特别感谢你,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你可千万别跟我客气。
未来他可能找你也可能不找你,但有这句话,对方至少知道你领情了,而且你也把掌控感给了他。
对于求助对象厉害的很多的人。并不代表他不缺你的感谢。你可以每隔半年跟对方汇报一下你的进步的方式,来表达感谢。
比如对方半年前给你帮了一个忙,他自己都已经忘了,但是半年后你跟他说,王总您上次帮我,对我帮助特别大,最近我在公司升职了,你要有时间的话,我想请你吃个饭。
他自己已经把这件事忘记的情况下,你一直记得这份人情。会让他觉得,这是在我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的命运因为我的帮助发生了改变,未来他会更加关注你的成长,如果你再有什么困难需要找他帮忙,他答应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得到沟通训练,也有一位叫岳海龙的同学,是一位很成功的创业者。陈21岁参加工作,那年起,他就把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记在笔记本上。
每年的三节,春节,端午,中秋节,岳海龙都要带上礼物登门看望,曾经在他的感恩笔记上记录过的人。
这个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只有我们真正做到时,才会感受到他的千钧力量。
还有一个同学在他的生活开销里,成立了一笔专项支出,每个月有500元的感谢基金专门用来答谢帮助过他的人。这笔钱不能够挪作它用,也必须花完。
这么做就是为了训练自己,成为一个会感恩,会领情,主动传达善意的人。
被拒绝了怎么办?
在求助之前就要想好,对方拒绝之后你要如何回应。
不管你以怎样的方式被拒绝了,都不要给对方负面的反馈。
求助是一个特别有效的沟通方法。
破冰时可以通过求助与初始者进行深层次的连接。
道歉时可以通过求助,让对方诚心建立起对你的掌控感。
即使是日常闲谈的场景中,也可以通过发起一个求助,开启聊天话题。
求助,还有一个未被充分讨论的重要作用,帮助我们识别那些最有价值的人际关系。
求助的过程就像在沙堆里捡拾珍珠,通过发起求助,等待回应,我们就可以把那些值得深度交往,应该长期维护,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人识别出来,串联成我们的关系网。
如果过去忽略了这件事,那么从今天开始你可以有意识的梳理,在你过往的人生当中,哪些人是你生命中的珍珠,好好珍惜他。
上个台阶:为自己配备救生员。
“救生员”字面意义上指的是那些在危急关头现身,向我们提供帮助的人。
我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救生员,并且只向他们发起一类求助。
就是记住他们丰富的工作、生活经验,指点我们往后的几步棋该怎么走,或者告诉我们向谁求助最高。
适合做救生员的人通常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你和对方的工作方法有一定的交集。这样救生员才能理解你的处境,当你真的碰到难处时,他也可以帮你分析出现问题的实质性原因。
第二,在双方有交集的前提下,不能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满足这两点就是你的备选救生员。导师学长都可能成为救生员。还有一种人特别合适~你的前领导。
如果把求助的场景翻转过来,从被求助者的立场看待问题,会得到一个恰到好处的沟通场景。
每次求助都一定要响应吗?如果拒绝了别人的求助,就一定会得罪对方吗?下一节我们就来看看,不愿意提供帮助时,我们要如何得体的拒绝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