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产品经理/交互设计

B端和G端产品,傻傻分不清

2021-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产品经理之禅

什么是G端产品

市面上有很多的人认为G端产品是 To B的一个分支,笔者承认B端和G端有很多的共性,但是笔者始终从事G端产品一年之后有了不同看法。

从客户角度讲:他们都涉及使用者、干系人、决策者;使用者是产品的真正使用者,是一线操作人员,他们的话语权不大,对于产品是否使用的影响也不大;干系人是使用者的领导,干系人的回报会影响到领导是否使用产品;最终的决策者始终是领导。

从功能方面讲:都比较偏向与业务,注重业务逻辑,在功能和交互体验上都是优先功能,其次才会考虑交互体验……

尽管很多方面他们都有很多的共性,但是笔者始终认为G端和B端是有本质区别的。如下所示:

产品定位的本质区别

B端产品的定位有两个方向:节流开源。一个是从节约成本方面提升利润空间,一个是从外部拓展方面赚取利润。

节流:通过提升公司工作效率,辅助决策等。例如像提升公司协同效率的OA系统,辅助销售人员管理客户的CRM系统,辅助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系统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反馈公司的成本的问题;还有现在比较正在慢慢发展的工业化物联网其实也是从存放使用率、材料利用率等方面节流。

开源(B2b模式,B2C):开源比较好理解,有自己产品的就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卖商品,或者导流。做代工厂的就加入到供应链中,做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通过供应链来导流。

通过以上的讲解,可以知道B端产品的定位始终离不开利润。

在这一点上G端产品从定位就完全不一样,G端产品的定位是服务大众和监管市场

服务大众:方便企业或者群众办业务、政策法规发布、公示等,例如商品房网签、身份证办理等;监管市场:像商品房的资金监管等;

从用户方面区分

B端产品的用户是某一类特定的用户(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企业),他们的用户会企业自身的产品而定不会涉及的太广。B2C模式的电商类产品的用户群是C端消费者,例如京东自营,天猫等,但是他们的用户也只是某一类群体;B2B模式的产品是企业;B2B2C模式的产品的用户包含企业和消费者。

G端产品的用户,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普通群众、还有G端用户(行政人员),也可以是三者都包含。以房产为例,商品房网签备案系统,针对C端用户,只要是商品房购买者都需要使用产品,从另一个角度讲,全国所有人都是潜在用户(因为他们都有可能买房)。针对B端,凡事房地产开发公司都产品的潜在用户,甚至与房产建设有关的从业主体都是潜在用户。

总结

G端不是B端的一个分支,他们有着从产品定位、用户定位等方面的本质区别(当然还有其他的本质区别)。

G端产品是政府向行业企业和普通群众提供业务办理服务政务平台;是收集市场数据、群众反馈来监控监管市场的企业信用管理平台;向行业企业和普通群众发布政策法规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公示的平台。

政府服务项目如何产品化?

未从事G端产品之前,一直认为政务服务是完全定制化开发,是项目,无法产品化。最近这段时间在主持公司产品经理岗面试的工作,通过与面试者之间的交流发现,很多的产品经理也认为政务服务是项目,无法产品化。至于是否可以产品化,请看后续介绍。

TA不是长在“公有云”上的

G端产品绝大多数都不会部署在如阿里云这一类的公有云上,他们大多数是部署在自己的机房内(现在逐渐的有部署在政务云上的)。对于多数没有G端产品经验的产品经理来说,没有部署在公有云上就不是互联网产品,就无法随时随地联网等。

其实不然,G端产品即使部署在政府内的机房也是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联网的,我们可以将行政端部署在政府机房内(业内称之为内网),向外服务的部署在公有云、政务云上(业内称之为外网),内网和外网通过VPN打通就可以了。

不同地域之间产品差异较大

产品的定义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而创建的用于运营的功能及服务”。

相较于C端可以满足所有区域的功能,不同区域的G端产品是有差异的,甚至差异还可能非常大。去年笔者做过一个白蚁防治系统,当时有一个参考成都这边的白蚁防治系统,根据需求与成都版白蚁系统做了一个业务方面的对比,结果是系统有80%的业务不能完成。

造成不同地区较大差异的原因是我国政策允许各行政区域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条理,管理方法。成都的白蚁防治,政府是监管方,不负责施工;合肥的管理方式是白蚁所自己就是施工方,直接对接开发企业。

G端产品也是可以做标准产品的,只是标准产品无法像C端那样做到全国各地都一样。我国虽然允许各行政区域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方式,但是大的框架是不会变的,变动的只是其中具体的某些条理。

例如信用管理系统,也就是几样业务,基本信用信息、不良行为、良好行为等,在业务方面不会有较大改变。因此G端也是可以产品化的,只是在做标准产品时需要找到业务共性,同时也需要做到灵活配置。同时因为地域差异,多数G端产品是无法直接平铺上线的,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差异做部分的定制化开发。

总结:G端是可以标准化的,在研发标准产品时需要找到业务共性,做最基础的版本,同时也需要满足为二次开发在产品技术架构上做到较大的可拓展性。

G端实施难点

G端产品本身业务不会很复杂,但是依旧难以实施。

甲方爸爸的信任

任何项目的推进都离不开甲方的配合,业界一位前辈说:甲方信任你,你做错了那也是没错的,甲方不信任你,你做的再完美,你也是错的。

笔者亲身经历过,我们项目组因为某些原因(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有很多很多的原因)导致甲方不怎么信任我方,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项目推进困难重重,比较好的是后续经过一番努力正在慢慢的挽回客户的信任。

G端产品是项目制

G端产品是项目制,而且持续周期机会是半年起。相较于B端或者C端产品的不停的迭代优化,G端产品是分期完成,只需要完成合同签订时定下的功能,然后通过了验收就算结束。因此G端产品给最终不好用、甚至难用的影响,因为项目实施方越早结项,越少的人员投入,成本就越低。

需求的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我们项目团队是不能够直接与使用者接触的,多数情况下是直接干系人(部门领导)对接需求,更不用说直接上手体验业务,干系人将来自真正用户的需求加工之后,需求就变成了方向,这就意味着我们拿到的需求是经过加工的,因此我们的方案也就意味着一开始就方向错了。

针对这类情况,我们要么就直接要求对接使用者或者上手体验业务,要么就是一次次拿着方案去与干系人碰,去修正。

“一句话需求”

近个月最头痛的一种需求了,这种需求一般是领导提出来的。领导不会给你解释他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需求,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揣摩,去找他的下属了解。

针对这类需求,我们的应对策略是,首先找他的直系下属去了解情况,然后去查阅相关的政策法规,再然后就是出一个方案去跟领导碰。其实领导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做成什么样,我们那种方案去跟他碰的过程中就会逐渐的找到方向,慢慢的修正。

存量数据

G端产品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存量数据的处理了。存量数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纸质的档案数据要数字化存入到系统中;另一种是之前系统中已有的数据。

针对纸质档案数据数字化,难点在于,进入系统中之后,因为会缺失点某些环节的数据,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等情况。

真正有难度的是之前系统中又有的数据,针对这类情况的数据,我们一般是通过“数转“来处理的。有些数据是经历过几个系统沉淀下来的,像这类数据做数据是非常麻烦的。

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

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在G端产品非常常见,这也是G端产品的需要二次开发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政务服务现在提倡信息一张网,因此就需要调用很多其他系统的数据进行验证或者应用。例如商品房备案的时候需要调用公安系统的身份信息等。

不同系统可能是不同企业研发的,有些系统甚至已经没有企业再维护了,在这些情况下如何调用系统系统数据就是难题了。

产品之外的事情

G端产品,产品本身业务可能不复杂,但是为什么还需要那么长的时间研发周去,时间都去哪儿了?很多时间都是花在需求确认,上线流程等产品之外的事情上了。特别是多方参与的项目,更是复杂到天际。

作者:@啤酒配咖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