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囿-为何七十里不为大,四十里不为小
在向齐宣王讲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后,孟子又释宣王四十里之苑囿民何以为大的疑惑,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民本思想。与民同乐,文王七十里之囿民犹觉小,不与民同乐,四十里之囿民犹觉大。
齐宣王问孟子,听闻文王之苑囿,方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于传确有记载。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宣王问,是不是忒大点了!孟子反驳,民犹以为小。文王的苑囿里一派和乐,孟子之前和梁惠王讨论过这事,详见王立于沼上-为什么别人做什么都是对的,我放个屁都是错的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宣王纳闷,七十里不为大,那为何寡人四十里之囿民犹以为大?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孟子回答,文王七十里之囿,搂草打柴的可以去,打猎雉兔的可以去,文王不以苑囿为己私,而与民共享,百姓们觉得小,不是很正常嘛?
刍荛[chú ráo],刍为草,荛为柴薪;雉是野鸡。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齐国则是另外一番光景。孟子刚入境时,就把一国之禁忌打听清楚,然后才敢入内,避免身陷险境。齐国的规矩是,郊野和边境关隘间有四十里的苑囿,在里面杀死麋鹿和杀人同罪。如此这般,那这方四十里的苑囿其实和在国境内挖一个陷阱没有什么区别。百姓们觉得大,不是很正常嘛?
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宣王的民本意识正在觉醒,否则他完全无需顾及民意,还费个什么心力思考为何自己四十里之囿民犹以为大。正是因为有太多至死都冥顽不灵的人,始终认为个人私利永远凌驾于大众公利之上,宣王的改变才让人觉得可贵。
我是震词,如果你觉得我写得还不错,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哦,文章内容尊重任何形式的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