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饼

2021-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杨少侠

霍营,八号线与十三号线交叉点,地铁E口出去,美食云集,长队如龙,不足为道。

多年前,在这片繁华边缘,有一家餐厅,名曰:「朋友圈餐厅」。多少人来来往往,却不曾进去。他们是幸运的,不曾得到,便不觉失去的苦痛。在这里,我尝到了红烧肉炒饭的滋味,当下已吃饱,想起时却又馋了,馋而不得,苦。店关了之后,我又数次绕道经过(已不住附近),满怀期望,又失望离去。某次看见店门开了,惊喜不已,店主却说何时营业需等待通知。大抵是被有关部门查了,不知是何缘由。有些美食,错过了,就是一辈子。有些人也是这样。

还是在霍营,几年前,在繁华中心,有个小门面,名曰「兄弟面筋王」,那是我第一次吃到大面筋,还有一个就 5 块钱的烤饼,当然,很值。隔三差五就去买,排长队也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只是在某个冬日,在无人烟的街道上看见另外一个卖饼的,滋味差了许多。又多了不知多长时间,「兄弟面筋王」又开了,不是原先的老板,换了夫妻档,不是去现场买就是点外卖,后来的后来,又消失了。也因此,我去霍营的次数少了许多。

某次在东大街看到一家卖面筋和饼的,味道还可以,就是老板太冷漠,玻璃窗上写着店铺转租。估计也吃不了几次,连着去了几天,发现竟然还在,生意还凑合,大抵可以留下来吧。加班生活开始后,有日子没去了,前几天去,竟也没有了。

后来,我发现,霍营的山东煎饼,东大街 B 口的炸串也都没了。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是没了这些,就好像炒菜不放盐,幸福感暴跌。刚来北京时,我曾为了吃一口山东煎饼,地铁通勤三个多小时,地铁费 12 块钱,煎饼才 7 块钱。疫情之后,跑的少了,虽说可以点外卖,但是符合自己的口味太少了,也不想等,刚出炉的最好吃。

以前也尝试自己做过,门口的超市就有卖饼的,和烧烤用的饼一模一样,一块五一个,而烤饼五块钱一个,只要手艺好,烤饼自由不是梦。最近不加班,有空折腾,今天馋的不行,去买了六个饼,在小红书找了个方子,照猫画虎,还不错,吃了两个,老婆吃了两口,说比外面的好吃,哎呀呀。

最近迷上了小红书,起初是看穿搭,后来看了一路的各地独居青年下班生活,每天变着花样做饭吃,有的还自制饮料,比如芒果压一压,加冰,加雪碧,加 RIO,加红茶,再放一片薄荷叶点缀。我羡慕的不是他们能过不加班的惬意生活,而是他们的审美。衣服、菜,花钱就能买到,但是如何搭配,却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而结果是可以受益终生的。

回过头来看,烤饼也是一样,烧烤店老板每天上百次的练习,才能稳定地输出,而自己之前因为一两次的尝试就放弃,着实不应该。口腹之欲尚且如此,何况生活和工作中那些真正的难事呢?烤饼映射的是我对生活的随意,没有倾心投入喜欢的事物,而这一个个像素点,最终汇聚成了生活的面目。

热爱生活,相信未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