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被谁拿了?

2023-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大佛聊互联网金融

   最近网传某金出了份国内总财富报告,但报告原文没找到,只能大致看看。

   据网传数据显示,财富总量为790万亿。

   其中果汁360万亿,占比45.6%;

   私人财富430万亿,占比54.4%。

   私人财富中,430万亿划分为三类人群:

   富人共460万人,拥有财富290万亿,人均6304万元。

   这部分人占总人口的0.33%,财富占总量的67.44%。

   中产共9900万人,拥有财富110万亿,人均111万元。

   这部分人占总人口的7.05%,财富占总量的25.58%。

   大众共13亿人,拥有财富30万亿,人均2.3万元。

   这部分人占总人口的92.62%,财富占总量的6.98%。

   按上述数据,不到8%的人拥有超过90%的财富,看来当初的二八定律还是太保守了。

   更准确的招行统计数据,2022年可投资产在1000万高净值人群有316万人,人均可投资产3183万元,共拥有纯投资资产101万亿。

   从收入来源来看,富人财富主要源于企业股权、地产以及金融投资;

   中产作为消费的主力军,财富主要源于工资、投资、住房;

   大众这个庞大群体,财富主要源于工资、农业收入。

   这两年很多锅都让大环境背了,但实际对于财富顶端人群,赚钱速度并没有放缓。前500的顶级富豪们,今年上半年人均每天就能赚上一个小目标。

   反观普通人,在经济上行时能跟着喝汤,一旦经济放缓,市面上的钱更趋向安全领域,这时候不论是靠脑力还是体力赚钱都会变得艰难。

   尤其是现在的“反向通胀”,是大多数人最难受,钱最难赚的时候。

   这时候对有钱人更有利,对普通人更不利。有钱的人,他手里的钱会更值钱,财务性收入会大幅拉升;对于普通人,主要是靠工资性收入,当工作收入被压缩,就更难了。

   而恰好普通人,才是消费大军。有钱人毕竟只是极少数,再有钱也只有一张嘴,一天也就那几顿饭,撑死消费也不能拉动整个市场,他们消费的钱也不会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普通人的需求是可以挖掘的,比如有钱了可以换个车换个房,因此刺激效果有限,主要还是要让大家钱袋子鼓起来。

   除了私人财富,果汁拥有财富占总量近一半,但实际到处还是在喊缺钱,就像M2增速看着热闹,但市场依旧冷清。

   这是因为这部分资产看着庞大,实际大多被套到基建上,比如公路、铁路,水电气设施等。资产是优质,但回报和变现还是差点意思,甚至有些就是亏本生意,完全是为了承担经济发展使命。

   而近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地产也吃力,还得靠果企和基建拉动经济,去棚改的、兜底土拍的、接盘烂尾楼的,都需要钱。前两年城投发了很多债,最后都套进基建,有资产就有估值,表面看着财富向果企聚集,但实际是价格虚高,难以变现的“固定资产”。并且资产是上去了,但债嘛也上去了。

   不过对老百姓来说,绝大部分公益性项目的建设还是正面意义,既创造了劳动岗位,又促进消费需求,最后大家还享受了便捷生活,因此这部分资产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总归市场活力,还是需要更多民营参与进来。

   这也是为啥财富总量看着大,市场却依旧口渴。池子里面的水,要么流向了一堆钢筋水泥,要么流向少数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