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易,积极一点

2020-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铸剑一笑

01 打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是对"美好生活"的研究,关注个人性格优势与幸福。1998年,积极心理学在美国心理学会上作为界定清晰的理论观点成为独立研究领域,是继人本主义之后心理学的又一次革命,把对人的积极因素强调推广到每一个普通人。积极心理学与三个问题有关:积极情绪、积极个体特征、积极制度。

积极心理学最重要的基本假设:人类善良美好一面与病态一面同样真实存在。

Martin Seligman and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define positive psychology as "...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positive human functioning and flourishing on multiple levels that include the biological, personal, relational, institutional, cultural, and global dimensions of life."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奇克森特米海伊、迪纳、贾米森、瓦利恩特、赛利格曼等人构建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下面三个方面构成了积极心理的研究内容。

02 积极主观体验-幸福

什么是幸福

查理 · 芒格曾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与其思考什么是幸福,不如思考什么是不幸。不幸包括:

心理学家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把幸福作为研究对象,对概念操作化,并进行评测。塞利格曼和罗兹曼区分了三种传统的幸福理论:

或许把三种理论综合起来会更好,测量方法既要有主观的评测,还需要依赖客观观察。

影响幸福的变量

那影响幸福的变量有哪些呢?彼得森综合不同的幸福测量方法,把和幸福测量相关的因素总结为下面表格:

image-20200417073107622

如何增强幸福

有四种可以达到幸福的途径:快乐、投入、意义、胜利。当然,有的学者把决定幸福的因素总结在一个公式中:

幸福 = 界点 + 生活情景 + 意志活动

界点是一个常量,和遗传性有关,但高遗传性并不代表不可变性。意志活动强调主观性,比如获取幸福的一些方法和思维?生活情景,则指让人快乐的情景,没有快乐的情景,幸福则没有基础。

根据我过往体验,下面几件事最容易获得幸福:

03 积极个人特质-乐观、性格优势

乐观与解释风格

乐观是对事物的正面看法和积极态度;乐观是在实现目标有障碍时,相信目标能够实现;乐观是采用积极的语言解释事情发生的原因。

乐观分为普遍乐观和具体乐观。普遍乐观关注的层级较高,比如对整个社会环境的乐观,中国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具体乐观是对具体事件的乐观,比如相信自己能够做成某事,相信某事是好的。

人本学家李奥纳·泰勒给出了乐观的定义:

对社会或物质未来的期待相联系的心境或态度,其中评价指标具有社会赞许性,表现在他的优势或快乐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还有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只有半杯水“。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当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同样的事情,解释角度不一样,感受和行动也不同。

个体解释坏事件的方式,即解释风格,最早由塞利格曼提出。解释风格更好的解释了人们在不可控条件下无助性的边际条件。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当个体意识到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环境时,便会产生放弃努力的消极认知和行为。比如:孩子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好,会归因于能力不行,最终产生厌学心理,放弃学习。

解释风格导致的情绪差异的例子很多:

不妨用 ABCDE 模式习得乐观吧。举个例子:

性格优势

性格优势是一整套个体特质,是类特质的(一种个体差异,表现出普世性与稳定性),美德则具有普世性,包含性格优势。 VIA(the value in action)分类是一套描述性格分类的工具,由里斯托弗·彼得森、塞利格曼等创立和发展。 VIA包含的24种性格优势被归纳到六种核心美德下:

VIA可以给予参考,但是具体的性格优势,还需要结合实际判断。

测试优势的方法包括:

增强个人优势可参考 书中P165设计,优势增强会让你更加幸福。

04 积极社会关系-爱

不论什么年龄、什么文化背景,良好的人际关系都可能是达到生活满意、感情幸福的最重要的根源。

重感情还是理性?

关于人际关系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公平理论,一种是依恋理论。

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总会计算成本和收益。诸如友情和爱情等亲密关系能够持续多久取决于双方的投入程度,获取多少取决于投入多少。代表性的人际资源清单(可以理解为可人际关系中可交换的东西)包括:商品、信息、爱、金钱、服务、地位。心理学家反复验证后,发现美貌也是一种商品,漂亮的女人可能嫁给富有的男人,这说明了当相互交往的双方在一方面不般配时,那么会在另外一方面有一种不般配做补偿。

公平理论局限:不能解释无私的爱和种种不求回报的利他行为;忽略了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所投入的感情。

依恋理论强调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情感。我们先看看关于婴儿期的经典实验:当1岁婴儿和妈妈短暂分开,返回之前有一半孩子会哭起来,妈妈回来后,多于3/4的孩子冲着妈妈笑或与妈妈说话。当妈妈再次离开时,孩子会感到不安,陌生人无法安抚。当妈妈再次回来,约一半孩子仍在哭,并有3/4的孩子奔向慢慢怀抱。我们可以看到婴儿的表现可以分为三种:

婴儿期的安全型依恋对整个人生都有影响,有趣的是,依恋类型还主宰着这些成年人恋爱关系中的表现。

爱的类型

亲和:想与某人有联系,对方身份不那么重要。

喜欢:双方彼此有好感,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促成喜欢的因素包括:

友谊:当喜欢与相似性、相互性、平等性结合在一起,称为友谊。随着年龄增长,真正的朋友越来越少。特别要好的朋友通常都与自己年龄相仿。

爱情:当一段关系具有拍他性、专一性、互助性和相互依赖性,称为爱情。爱情分为激情之爱和伴侣之爱。婚姻满意度在一生中有所变化,一般结婚后6~7年容易发生离婚。男性比较注重女性的年龄和美貌,而女性比较注重男性的勤奋和资源占有量。

诚如马奇所说:我认为我们的义务之一,就是如果可能的话,让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一些,特别是在我们的平凡生活之中。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善良美好的一面与病态一面真实存在,人生不易,做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多和积极的人呆在一起。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