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记忆 | 传承:记忆中的屋中规矩
随着时代的变更,大家相处越来越随意,而有些规矩亦越来越随性,不似那么讲究了。
我的父亲生于1944年,所以从小我所接受的家庭教育观念是较为传统的。
今天,和大家聊聊记忆中些许屋中规矩。
当然,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些东西是不变的。虽然不像现在的孩子较敢于表达自己,一回家就会大声呼喊:爸妈,我回来了!但,无论是我先在家父亲回来,还是假期回来看到父亲,我都会轻喊一声。
大家现在的生活基本早餐随便在外边吃,午餐以饱腹为主,晚餐基本较为丰盛。我们老家和外边不同,是一天三餐都是吃正餐的。当然,夏天除外--天气热,基本一天都以粥食为主。
而每餐饭的时间:早上以孩子上学时间为主,中午以孩子放学时间为主,晚餐则以家里的活忙得差不多为主。
早上起来洗漱后,基本的家务顺序为:煮饭--扫地--洗碗--摘菜--备菜--炒菜。
【PS, 估计是家中父亲和哥哥姐姐们做饭都很好吃,导致我相反,只会吃,哈哈。】
平时扫地倒没什么规矩,主要是过年期间。春节前会有大扫除,整间屋子里里外外都需要清洁干净。而这,通常会花个一两天的功夫。另外,年初一也很讲究,垃圾不能扫到外边去,所以基本是先扫到一个角落,到了年初二再清理干净。这个在家里的说法是:留财。
煮饭也会有所讲究,如果家里有老人和小孩,则需考虑将米饭煮得软烂一些。而在我们家,爷爷喜欢吃软的,父亲则喜欢吃硬的,所以小时候我有练就怎么将一锅米饭做得刚好符合全家人吃。虽然,这个全家人,基本就是爷爷,爸爸和我。
当然,家中有老人和小孩子,择菜切菜也需往小里整,不似如今的餐盘中,更多是为了摆盘。因此,出餐的大抵都是整棵的青菜。而我父亲也从小就说,可多样式,但不要贪多,够吃即可。所以基本不会存在浪费食物的存在。
而过年过节,如有亲戚走访,则是需要多备些样式的。肉,是不能少的规矩。现在有所不同,想吃什么,基本就按提前说好的准备即可。当然在家中即使多备菜也不会浪费,因为家中有家禽,人吃完后还可喂狗、鸡鸭、猪牛什么的。
而在餐桌上,家中的座位基本是固定的。而摆菜则需要考虑哪个菜更适合谁吃,然后盛好米饭叫长辈上桌吃饭。如果碗中米饭吃完,则需问是否还需再添米饭,添多少。而往往长辈牙口不好,会吃得慢些,晚辈吃完碗筷不能直接拿厨房,而是按规矩放在餐桌上,等长辈吃完再一起收拾。
当长辈吃好,则需倒上茶水。
在家中,收拾碗筷,擦桌子也是颇有讲究的。父亲教导早上往外擦,中午则往两边,晚上往里。当然,具体的说法我已经不记得了。
如果家中有人外出干活,为了不那么劳累来回走,往往会有人在家或让一人先回来,煮好了送过去一起在田地里吃。
而餐桌上的规矩,如果是有红白喜事,外出吃饭,则另有讲究。首先,长辈需在上座,即面向门口的那座。吃席一般为12个菜,菜上齐后,需长辈先动筷或者说一声起个头,晚辈才能动。如果桌上有老人,基本会帮忙询问夹菜之类的。如果吃好了,则需向长辈们道声:我吃好了,大家慢慢吃。另外,如果要再讲究些,吃完是不允许先行离桌的。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东西必然会被舍去或者忘却。而这,亦有好有坏。就像今天聊的规矩都不大不小,但有些也算是一种传承,亦或是说对长辈的尊重。
正方会觉得应该传承,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亦是一种别样的陪伴;而反方则会认为,大家有自己的时间与相处模式。
当然,无关对错,万物皆有双面性。
今天就先和大家回忆至此,有机会,再一起唠唠家乡的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