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奉军溃败
时间来到1928年,不知不觉,苏靖澜在书院学习已经八个年头了。书院现在实行的是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靖澜正常应该在上初中二年级,但可能是天生聪敏亦或是学习专心,靖澜跳了一级,今年年中就初中毕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现在的靖澜已经和刚来书院时大有不同了,目光依然清澈,但几年的读书与习武,让他多了一些书卷气和,并拥有超过常人的精气神。尽管有的时候他还是很爱开玩笑,但做起事情井井有条、专心致志。
这天结束课程学习,靖澜叫上了王致远和李立朋,商量出去转转。这两个小时候的玩伴一直到现在关系也没有疏远,平时没事儿就一起看看书、出去走走,再就是到尹唯晏那里蹭饭。
尹唯晏前两年就高中毕业了,他没有选择继续读大学,而是投了奉军,投军那天他说了很酷的一句话:男儿生逢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意气风发,靖澜这几个小学弟别提多羡慕了。
由于奉军是土匪起家,后面招募的士兵文化素养也不高,所以急需提高军官素质,尤其是下级军官的素质。募兵的人听说尹唯晏是高中毕业投军,就推荐他去了陆军讲武堂,在讲武堂培训了六个月后,直接被授予了上尉军衔,担任连长,他所在的部队就驻扎在长春府。
尹唯晏对待同学们、学弟们都很客气,并且尤其欣赏苏靖澜的才能和性格,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好朋友。说是朋友对于靖澜来说,尹唯晏更像是兄长。
书院靠近长春府,过了长春府,就是奉军的驻地了。三人轻车熟路地到了尹唯晏的连部,以为会像往常一样,看到他哭笑不得的说:又来蹭饭了!可是一进军营却发现整个营地的,气氛都很压抑。
苏靖澜感到很疑惑,最近也没听说长春府有什么战争呀,难道是关内的军队出问题了?于是靖澜开口问道:“发生什么事了?晏哥?”王恒远和李立朋也一脸疑惑地看向了尹唯晏。
只听晏哥说道:“前线出问题了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集结了70万大军对我军进行了围击,我军全线溃败了。”说罢,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苏靖澜心想:即使溃败,以剩余的兵力也完全可以守得住老家呀,之前直奉战争失败,大帅张作霖带领溃军退出山海关,直系也没有出兵关外呀,反而接受了英、美的停战建议。可现在怎么从晏哥的语气和神情中感觉到了绝望,难道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想到这里,苏靖澜开口问道:“哥,都说你是长春府的小参谋,是不是除了兵败,你还察觉了到了其他的不利因素?说出来吧,我们也帮你分析分析。”
“知我者,靖澜也。”尹唯晏苦笑了一下,说道:“什么都瞒不住你,我确实是察觉到了不对的地方。在说这个之前,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奉军发展壮大成现在这个样子都有什么因素?”
还没等苏靖澜回答,李立朋先开口说了一句:“因为位置,咱们这里比较偏,不像中原一直混战,虽然前线军队有胜有败,但是后勤基础一直没有被破坏。"李立朋能说出这个见解,倒不让大家奇怪,因为他的父亲接触的也算是一些有头有面的人物,在给他的来信中,难免提到东北形势。
紧接着王恒远又说道:“张作霖大帅采购了先进的装备,从外国购买了军用飞机,并且建造了规模庞大的兵工厂。”王恒远结合了现实,说出了客观方面的因素,只能说是老生常谈吧,只不过在他这个年龄,也算是可以了。
苏靖澜听了前面两人的看法,一边点头,一边思考,然后说道:“我想除了经济相对稳定,装备精良外,还有人的因素。我听说之前战争失败,张大帅提倡“精兵主义”,并且扩大了晏哥你曾经待过的的地方--陆军讲武堂的规模,全面地提升了奉军的战斗力。”
听了三个小学弟的话,尹唯晏忧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并赞许道:“‘丈夫未可轻年少’,你们现在能有这般见解,比我上初中的时候强多了。”然后脸色一肃接着说:“不过你们提到的都是奉军高层自己可以决定的因素,只要高层不糊涂,这些优势就不会改变。但是现在我担心的是高层决定不了的地方,那就是外部势力。”
“晏哥,你是说倭国会捣乱?”苏靖澜突然醒悟道。尹唯晏点了点头,继续说着心中的担忧:“你们可能也都听说过,早年张大帅任东三省巡阅使,对奉天和黑龙江早已控制,却唯独在吉林受阻。当时的吉林督军孟恩远已盘据十余年,很难对付。大帅先是致电北京政府,想通过政府命令孟恩远撤离吉林,但却没有成效。于是后来便伙同倭国势力策划了宽城子事件。”
“倭军与吉军发生枪战后,倭国政府通过外交手段向北京政府提出抗议,迫于压力,孟恩远和手下的吉军撤出长春府。至此,大帅才彻底控制了东三省。不过自那以后,奉军与倭国利益牵扯愈多。直到前年,又一次直奉战争,击败吴佩孚后,奉军高层便倾向于疏远倭国,通过联络英国、吸引英国投资东北来制衡倭国。这就引起了倭国军队势力的不满。”
听到这里,苏靖澜问道:“晏兄,难道这次战争的失败也与倭国有关?”尹唯晏叹了口气,说:“虽然倭国没有直接介入这场战争,但高层为了防止生乱,留下了三个精锐师防守,并且奉军上下人心浮动,士气低落,担心腹背受敌。现在前线失利,我很担心有什么大事发生。”
苏靖澜三人听罢,早就没有了玩儿的心思,都对晏哥的安全与前景担忧,也深觉东北形势严峻。简单吃了些饭后,便都心事重重的回书院。
走在回书院的路上,苏靖澜回想着刚才的对话,心中一阵苦闷。虽然自己还是一个尚未毕业的初中生,但“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后的东北乃至全国的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于是靖澜对两个小伙伴说:“你们先回去吧,我想走走,晚点儿再回去睡觉。”同王恒远、李立朋互相叮嘱了一声注意安全后,便分别了。
苏靖澜走在二马路上,现已傍晚,夜色难以掩盖这里的繁华和热闹。街上形形色色的人走过,时有笑声传入耳中,却让苦闷愈发浓了。忽然,前方传来一阵骚乱,有争执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