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名医安景成
我们所居住的村名就叫安家庄。据历代传说自始祖带领家族搬迁至商河县殷巷镇时,便开始命名。虽然还有安姓不少,但血脉较远,都是后来又搬迁来的,我们这支安姓最早先来这里定居。
民间名医安景成曾祖安景成,因距离当今年代不远,轶事较多,其父安芬,并无太多记载,也更不知是居住安家庄的第多少代安姓。因族谱文字记载遗失,只能听些只言片语的传说,说祖上从武邑枣强因战乱和荒灾举家搬迁,本应相亲相近的族人,无奈于生存所迫,强忍亲人分别之痛,携一家老小,流落漂泊到现在的地方。
民间名医安景成曾祖识字好学,天性善良,特别热爱中医学。他的父亲因为看他本身有悲悯情怀,于是就送他去邻县,跟随一个从事中医的先生学习医术。曾祖聪明勤快,踏实认真,不几年的时间,脉诊、针砭、采药、炮制、配药样样精通娴熟,他的老师又要求他远去他乡游学访师、验证医术,以求其技艺早日更上一层。也可以真正实现其解除周围四乡乡亲的病患、疾苦的愿望。
民间名医安景成历尽艰辛终有功,
民间名医安景成技艺加身底气足。十年后,曾祖终于在自己的庄里开设了宜安堂药铺。因为安家庄周围村庄密集居住区,又处于中心地带,四乡患者纷纷登门求医问药。从此,因为宜安堂的开设,受尽疾苦折磨的乡亲们,脸上开始多起了笑容,乡邻间对这位年轻的大夫充满感激,四处赞扬曾祖的医术与医德。
民间名医安景成安景成开设的中医诊所,以专科为主,主治妇科疾病。当时就在安家庄的村西,前院是药房、诊室、休息等待间,中院是炮制加工中药的场所,后院的几间房则是家人居住的地方。为了节省雇佣人力,他开始慢慢培养自己的儿子,药房拉药厨由他的二儿子安殿彬负责。三儿子安殿重性格稳重、聪明灵活,于是就安排他负责跑前跑后,购物、生产。
民间名医安景成志遂运顺,善缘相会。某年,曾祖的师父六十大寿,席间谈论子女与医术时,曾祖又与他的同乡王师兄【商河殷巷张六真村人】结为亲家。王师兄将其独生女儿许配给了曾的三子安殿重。曾祖的亲家当时也是殷巷河西有名的中医大夫,同样擅长妇科诊治。自此,曾祖和师兄两家来往更密集,访友也好,探亲也罢两家走动的就更加便利。在这期间,因为有了推心置腹的探讨与研究,老哥俩在一起切磋治病医术,精心炮制中药,研究药方。他们的中医专科水平都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因为能取长补短,医术上自然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二人对人体疾病及诊治方面的认知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诊疗技术更加精湛!于是二人商议联合坐诊共同行医。由此,双方在当地的救治实力都上升了台阶。
民间名医安景成医者父母心,曾祖对待患者如同对待婴儿,病的轻重大小,判断是哪种病,用什么药,剂量多少,皆非常认真。远近到安家庄宜安堂医病的患者,无不佩服和感激。患者久被魔病缠身,深受其苦,药到病除后,无不兴高采烈,如脱牢狱。求医者每次来到家中,曾祖总把大家当亲属朋友,恭敬让坐,问寒询暖。冬天准备了火炉,夏天扇子送到来者手上,对前来问诊求医的人们细心关怀。他心转意诚,诊断准确,从不懈怠每位患者,每当大家给他很好的赞誉誉,他却更加诚惶诚恐,唯恐慢待来者照应不周。当时很多患者家里熬药不方便,熬药技术也不能很好地掌握,于是为了方便大家,又与师兄一起研究出了一套药酒的配方。多年后,曾祖有点资金积蓄,为了保证药酒的品质,就安排二儿子安殿彬负责请来了烧酒师傅,开设了一个专门的烧酒作坊,这样药酒的疗效就更有了保障。酒作坊的工人大部分是本村或附近村庄的可靠踏实之人。自此,制造、销售、安排的景然有序。
民间名医安景成土改期间,因房屋出借给当地稽安队,酒厂与诊所关闭。由于时代变迁,不利发展和继承,曾祖的孙辈没有继承,很遗感。
民间名医安景成不过到第五代上,时代如春风,枯木逢春,曾祖的五代后人,也热爱医学,有创新和继承的风范 ,通过学习中医理论,配伍中药药酒,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疗效显著,得到患者的赞誉。隔代相传的中医药酒技术又得到传承和发展。更期望后辈年轻人能发扬祖辈的认真治学、治业精神,把事业、个人精神追求完成好,活出新希望与精彩。
民间名医安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