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专题中国传统文化

梁武帝: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善事,为什么没有功德呢?

2018-04-07  本文已影响53人  萃辰天心书院

如果以功利之心而言功德,就会陷入梁武帝式的执着,无功德可言;如果如六祖那样,以‘无我无执’之心而言功德,就会不言功德而自有功德。且听印竹、印安如是我说~

印安说   

如果以功利之心而言功德,就会陷入梁武帝式的执着,无功德可言;如果如六祖那样,以“无我无执”之心而言功德,就会不言功德而自有功德。

印竹说

何谓功德?六祖有云: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说到功德这个话题,就自然会想起达摩东渡第一站便是见了梁武帝,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的对话流传至今。

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计,有何功德?”达摩祖师回答说:“并无功德。”

梁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祖师回答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梁武帝再问:“如何是真功德?”达摩祖师回答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梁武帝接着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祖师回答说:“廓然无圣。”

梁武帝最后问:“对朕者谁?”达摩祖师回答说:“不识。”

就因这样的一段对话,梁武帝与达摩祖师擦肩而过,这是千古的遗憾啊!

年轻的时候曾因这则公案对梁武帝有着错误的认识,随着后来深入的了解,对梁武帝有了新的、较全面的认识后,发现他是一位有大勇、大仁、大慈、大孝、大才、大德的好皇帝!虽身处乱世,却在南朝,梁在他的治理下还是达到了一定的辉煌。

他才识广博,一生刻苦,精通军事、经史、书法,习艺、音乐、绘画。他大力提倡文化,使梁朝的文化事业成为东晋以来最繁华的时期;他大力支持佛教,使南朝佛教至梁代达到顶峰。他个人非常节俭,一顶帽子要戴三年,一床被子盖两年。他自47岁当上皇帝,后半生只做了五件新衣裳。他冬不烧炭,夏不饮冰水,还提倡素食。他以仁治国,勤于政务,政绩非常显着。然而,即便如此,为什么达摩祖师说他并无功德呢?这是特别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所谓功德并不来源于外,而是内在能量与明德的彰显,所以六祖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梁武帝作为一位帝王,应该是相当不错了,尽管他晚年也犯有一些错误,但是哪个帝王又是完美的呢?梁武帝的问题不在于他外在的行为和事功上没有功德,而在于他太注重外在的事功,而缺少内在的实证实修。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在对佛法的弘扬中,他比较多的在做将众生法直接导入佛法。所以他建造寺院,请人抄写经书,他也著述经书,包括他的儿子昭明太子,尽管很年轻,都对《金刚经》有了很深的见地。他提倡僧人全面吃素,断肉断酒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很有功劳的,但这不能算作功德。因为功德是心与世间法和佛法的连接,缺少对心的修炼,功德便无从谈起了。只能说他的一生积累了很多的福德,也造福了百姓,为后世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和功绩。

而在佛法中,功德是一种力量,功德力是能生万法的,是可以创造世界的。如果真正的拥有了功德力,就没有什么不能实现的了。所以,六祖说:“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而且六祖还说:“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所谓功德便是可以亲证法身。

当我们能见到法身,才是拥有了真功德。所以,达摩祖师见梁武帝时也因为看到梁武帝具足善根福德,想启发他开启法身真功德,然而,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就在那简短的对话中错过了。虽然后来在保志公的点拨下,梁武帝忽然意识到他的错误,请人去追寻达摩祖师。但错过了,终将还是错过了!

达摩祖师觉得圆顿之教在汉地弘法时机未到,于是在少林寺面壁十年,直至十年后遇到慧可,禅宗这一脉才得以代代相传。直至六祖,一花开五叶,禅宗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生机勃勃起来。

佛陀的这教外别传的心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道便成为汉地的主流,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呀!从梁武帝与达摩祖师关于功德的对话,应该给我们最深的启示是:万法不离心。训练我们这颗心,修持我们这颗心,让世间法与佛法都与心相连接,才能称其为妙,才能慢慢体会到真空妙有的法味!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