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电影院 | 另类扫街概念
最近接触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叫做「考现学」。它原是日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发明的玩意,特殊的命名来自于考古学——考现学即是对现实的考古,以考古的精神面对日常平凡事物。
我自认为早已步入了「考现」的行列。在深度旅游中,从一个个城市地点,打开感官,不断观察异地的「日常生活」,观察周遭的许多细微事物,在和当地人的交谈中了解这些物件或现象的来龙去脉,像是一个敏锐的城市侦探。
对于旅行中的城市观察,已经从「到此一游」渐渐走向「考现学」,将城市与自身所了解的历史文化、艺术人文结合起来,透过私人的日记、笔绘、街头摄影,逐渐建构起自己对该城市的记忆与片段。
我一直喜欢老旧的事物,私以为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偏好,但相对远近闻名的古迹,我更喜欢日常中的老物,还不为人所发现的。
运用「考现学」观察城市,这终于为我的固有旅行习惯下了一个定义。
「景观摄影的真谛之一,就是把一切当下视为遗迹去审视拍摄;诗的真谛之一,是珍惜每一个瞬间的隐喻。」
而在我自娱自乐的街头摄影中,恰恰是以一种珍惜的态度对待日常物件与人,因为它们只是视线的偶遇,一刹那的隐喻,也许会再也找不到。
台湾地区的旧物件与新物件并存,成为了我路上观察的最佳场域。
那些迷人的街头,就像是一帧一帧的电影画面,安静地叙事,充满了故事感。我想把它们称作我偶遇的「街头电影院」。
以下影片拍摄于台湾的「旗山」和「台南」,非常富有年代感的地方。我为它们赋予了一些即时隐喻——关于我对这些画面的最初印象。
-请与我一同亲吻街头沉默的故事感吧-
<年代背影>
<旅社>
<对视>
<凝固的时间>
<热带午后>
<封印的食物>
注:这一间甜点位于台南,有60年的历史了,店内有古早味的甜甜圈、台式马卡龙、土凤梨酥,躺在玻璃柜子里,味道就像被封印了一样,仍停留在过往年代...最迷人的是它的标牌,很有有上个世纪绅士淑女的小资情调。
.
.
.
<营生>
<庄行>
<玄学行当>
<药>
<罗列>
<无人理发>
<生活情调>
<红绿门窗>
<曲径通幽?>
<空中密集>
<骑行>
<自娱自乐>
<等待夜深>
<禁止涂墙>
<清澈>
<夜间吃食>
<晚墙>
<霓虹>
街头电影院放映结束 :-)
哪一组是你最喜欢的光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