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白鹭上青天
近日读唐人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亲爱的朋友,和我一起轻轻地读一遍,是不是感到很熟悉?以至于不费吹灰之力背出来,我想应该是。小时候我们背过的那些诗篇,大都能脱口而出,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子功吧。
童子功的妙处就在于即使你年近半百,少时所学依然历历在目,在心江脑海里翻腾,汩汩奔涌,如江河之东流之趋下。不像现在年纪,读诗词文章很多遍,一旦放下书本,开口去背,脑子里便倏忽一片茫然,张嘴结舌,竟一句也记不起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读读这两句诗,你有什么困惑?我是有的,而且是在读的一瞬间产生的。诗句写到了两种鸟:一种是黄鹂,一种是白鹭。这两种鸟在我们北方的城市,特别是缺水的北方城市,都是不常见到的。想想看,我们几时见过黄鹂在翠柳上鸣叫?几时见过青天上飞过一行白鹭?恐怕大都未曾见过吧。这些景象对我们而言,还只是停留在古诗歌的意象当中。
我们这座地处河南的小城,见到的多是灰的成群的麻雀,它们在树枝上、草地上蹦着跳着、啁啁啾啾着。心情好的时候觉得它们的鸣叫清脆悦耳,怡人性情;心情不好的时候,难免会让人生出“呕哑嘲哳难为听”之感。有时会看见花喜鹊停在楼房前邻家的房脊上,用嘴巴梳理着毛羽,然后叫上几声拍着翅膀飞走了。燕子是见过的,只要留心,处处可见。至于燕子穿过柳条剪着尾巴的诗情画意,大概也多见于语文课本的插图上吧。
一行白鹭上青天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无非是我们的孩子虽然会流利背诵《绝句》这首古诗,但他们的生活中却很少见过诗句中的提到的黄鹂和白鹭。我翻阅了多个版本的语文课本,发现课文中的插图大多数是写意画。三笔两笔,凃就两个黄鹂一行白鹭。黄鹂是两个黄色的绒球,尾尖翅尖轻着点儿墨色,略带鸟的形象而已;白鹭则往往是画在天边云朵旁的一排模糊的群体线条,略看出鸟的影子罢了。
在读这两句诗时候,我忽然产生了很想弄清楚这两种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冲动。于是上网百度了几回,下载了不同状态下的图片,有静态的,有动态的,有正面,有侧面的,从各个角度观察图片,才看到它们真真切切的样子。
黄鹂长着鲜亮的黄羽,翅膀接近三分之一的地方是黑色,尾巴末端成圆形,上面也有一圈黑色羽毛,还有脸颊上眼睛一带有狭长的一条黑色。黄鹂的嘴巴鲜红而细长。图片上的黄鹂,似与文学作品中活泼可爱的黄鹂形象略有不同:它们的眼神太过于凌厉了,多了几分的不易亲近之感。
一行白鹭上青天又百度了视频听它们的叫声,也与我臆想中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不同,而是一种很洪亮的、三个音节连在一起的叫声,听上去不像鸟叫,倒是像在拿腔拿调地说话、吵架,显得粗犷有力。至此,我才算是对诗中的黄鹂有了一点浅显的认识。
真想在某个闲暇的时候,到公园动物园的一角去仔细看看黄鹂鸟的样子,去听听它的声音,近距离感受诗人杜甫的愉悦心情。“两个黄鹂鸣翠柳”,多么生机勃勃的画面啊!
接下来说一说诗中的白鹭吧。如果单看课文插图,我们很难分清到底是白鹭和还是鹤。因为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诗中也有非常相似的一句诗文:“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课文的插图,“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不是很像“晴空一鹤排云上”的鹤队呢?其实如果上网细看图片,白鹭与鹤二者之间的差别可真不小呢!
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全身洁白,体型窈窕,体态优雅,就其名而言可以说名副其实。白鹭的长喙与长腿是黑色,爪子脚蹼呈浅黄色。白鹭或飞或集,起起落落之间,都美丽无比,大有谦谦君子之风度,翩翩然之神韵,让观之者心旷神怡。
鹤与白鹭相比,无论从相貌、形体、动作神情都显得过于粗糙,缺少了几分的细腻柔和之感。鹤的尾部是黑色,脖颈、腿也是黑色。毛羽较偏大,颜色和光泽也比白鹭逊色了不少。
远观鹤的形体类似鸵鸟,举止有些笨拙可笑,无美感可言。我想它之所以是画家笔下的爱物,大概是因为它代表着长寿与吉祥之意。就我而言,白鹭让我想到的更多是美,而鹤让我想到的是力量。
一行白鹭上青天多年后的读诗,我的收获竟是从诗中明明白白去认识两种鸟,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囫囵吞枣地一看而过。
白鹭,在图文结合中体会诗人“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自在舒适和向上的奋发精神。
一行白鹭上青天写于2019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