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论社会热点的文章社会热点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有限和无限||某些知识付费可恶的地方

2017-08-09  本文已影响258人  元宿周期表

超过2000字剁手。

1.jpg

下午看了简友写的一篇《知识付费困局》,写的不错。好文章总能引起人的思索。

刚好小陈同学又在主页上卖萌,认为自己在简书最好的文章明珠蒙尘,而点赞最高的两篇文章名不副实,以至于“感到恶心”。

两下一结合琢磨,脑子里突然想起了两个词:有限和无限。以此发散开来,敷衍成本文。

知识付费到底有没有用?

要把问题说清楚,首先要锚定一下“我们所讨论的知识付费”,正本清源,才能接近本质。

从广义上讲,我们交学费上大学、从书店买一本CAD教材、或者交上几千块钱到新东方(姐遇到新东方的厨师你就嫁了吧的新东方)学炒菜,都属于知识付费----用人民币换取知识,没毛病。

但很显然,这些例子并不在“我们讨论的知识付费”范畴内。

判断的依据是:第一、它并没有“速成”的属性。第二、它并没有一本万利的诱惑。

二者是充分必要条件。

上大学是怎么一回事,大家都知道。学炒菜倒是可以速成,但我们都心知肚明,“遇到新东方的厨师你就嫁了吧”只是广告语---学校也不敢打出“到新东方,包你找好老婆”来诱惑。

所以,“我们谈论的知识付费”,是以新东方(这次是商业明星那个新东方)出来的一帮人为首的、以“打造超级个体”、“提高思维认知” “知识管理”等为代表的网络付费课程。

既能速成,又有极大的诱惑。

速成的体现为:“21天”、“10节课”、“你与大牛……只差一个"等等。
诱惑的体现为:“超级” “降维打击” “他是谁?他是……”等等。
捕猎的手段为: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但你必须要做到…… 并且可以很快做到……连环计。

这是我们所讨论的“知识付费”,焦虑而困扰。

焦虑来自于危机感。这危机感来自于:现代确实存在的竞争压力、以及被人为制造出来的攀比、从众及弯道超车心理。

困扰来自于落差感。学完以后,我还是我。直接雕刻的三观没有用、流水线打造不了超级个体、我与成功人士的差距未能通过199元弥补。相反,因为千千万万的199,成功人士而更加成功,连尾灯也看不见了。

讨论完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说说知识付费到底有没有用。

答案是:肯定有用。不管付不付费,首先它是知识。只要是知识,都有用。

从最低要求来说:花点钱,买点干货听一听,总比玩王者农药强。作者也买了一个万维钢精英日课(冲物理学家的面子),没事听一听,增加点谈资,也是极好的。

从稍高的要求要讲:即使是碎片化的知识,也比没有强。鸡鸣狗盗的细微本领也曾经改变过历史,只要恰逢其时。

从更高的要求来讲:如果一些课程触发了内心深处隐藏的兴趣,而将之坚持下去,经年累月,成为本职工作以外的特长,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不管要求高低,要感觉到“有用" , 速成和功利心至少要去除一个。

就像作者这样的土鳖,也深知听几次精英思维,成不了精英。话又说回来,身为草根却拥有了精英的思维,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平庸也是一种生活。因此,既不会焦虑,也会不困惑。

上面“只要是知识,肯定有用,只要端正心态”这样的论述有点诡辩色彩,并且显得正确而无用

所以下面,用务实的角度分析一下有用与无用。先【不负责任】的把知识分为有限和无限。

有限的知识有边界,且易于流程化、模板化,经验可以复制。如PPT制作、excel技巧;又或者健身、美食、语言学习等。其实这些知识,即使没有课程,熟能生巧,自学也可以成材。如果把满足有限的个人需求作为标准,这种知识就会有个边界和限度。

同时,有限的地方,还在于“功能有限”,这些都是些”实用“的东西,是“技术”,是“招”,本质上和修空调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类型的付费知识,因为“边界”的存在,且学习者自身的期望值也不会高(可比较PPT制作与降维打击的力量),所以不会存在“无用”的感觉。

于此对应的是另外一种【无限】的知识。比如思维方式、认知提升、价值提升、商业嗅觉等等;当然也包括阅读和写作。

这种与体系产生关联的高端货,无边无际,因人而异,绝无流水线制造和直接复制的可能,只有靠长期的学习和探索。也许,还需要一点天赋。比如商业嗅觉。

同样此类知识无限的地方,还在于“威力无限”。 这些都是什么? 这是世道人心之术呀,这是世界运行的规律呀,这是“劳心者治人”呀,食物链的顶端呀。一旦被轻易掌握了,那还了得,可以想想“枪杆子里出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被悟到后,中国的风云变幻。
花上199元,21天大伙儿就学会了,地球还怎么混呀。

所以:
21天学个PPT制作,就会很有用,就不会焦虑;
21天学降维打击,学财富自由之路,就会感觉很没用,就会很焦虑。
焦虑也是应该的,谁让你要上天屠龙呢?

太祖天生英才,手不释卷的读了那么多年资治通鉴,又搞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又戎马几十年,才悟到了那么几条,创业成功。

某些知识付费的可恶之处就在于,轻描淡写的抹平了这些背后的东西,用教条代替能力,将其窄化为“三点” “十条” “21天”,把【无限】的东西当做【有限】来教。用【有限】处理【无限】的事情,只能是屠龙之技。唯一的作用就是传给另一个想屠龙的人,最后变成知识传销。

哦,忘了说小陈同志自己感到恶心的两篇文章了,应该是《写作四书》和《夏日信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