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管理时间管理自己【不写不成器】03期输出营

[8/200]如何避免学习者的恐慌!

2019-02-25  本文已影响6人  每月读本书

1+1>2的学习恐慌

依然记得一年前,从北京回到哈尔滨第一次讲课,讲了樊登读书会、讲了吴晓波,结果学员一片唏嘘,表示不懂,感觉课程好难。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如何去避免学习者的恐慌。当然,这个恐慌的人可能是我们自己,也可能是听我们分享的学习者。

经过一年多的磨砺,我已经开始丰富了自己的课程案例,使用更多更加生活化的场景。但昨天依旧掉进了一个坑里,在分享如何去写好演讲序言的课程中,我使用了我如何给《管理者角色定位》课程写序言结构的案例,引入了一个SMART原则的新概念,结果学员听迷糊了。事后学员的反馈,让我感到了这次案例选择的并不成功。

如果从前几次的分享中来看,单纯去讲《序言结构》《SMART原则》,单个新知的话,学员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同时涉及到两个新知,1+1>2,就造成知识的恐慌。如果想学习SMART原则,可以看文章《新年没目标,瞎忙一整年!》

什么是知识的恐慌呢?

说到知识的恐慌,是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简单的说,对于每个人来讲,知识和技能都可以分为熟悉、不太熟悉和完全不熟悉的。

熟悉的知识,就是舒适区;不太熟悉的,就是学习区;完全不熟悉的就是恐慌区。

知识技能的三个层次

知识的恐慌区是相对的

在《如何克服演讲中紧张情绪》的分享中,我第一次分享,使用了我之前在北京用过的现场实践活动:如果你是一个演讲教练,你会如何去给学员建议,结合过往的经验,你会如何给身边的对于演讲有困惑的人建议!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并不适合当天的学习者。并且学员在经过这个活动后,表现出了对于新知的恐慌。

在第二次讲解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个更简单的互动环节,请每个人录一个自己的30秒,并请组内小伙伴给一个给他一个在刚才讲的过程中,表现好的方面,可以继续保持;还要讲一个需要改善的地方。并且通过自己和小伙伴的建议,未来如何去改善。

1、就地取材。如果是我们分享的过程中,造成了听众的恐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可以与学习者交流,了解学习者对于我们分享主题的困惑,以这个困惑为基础进行讲解,实际会大大降低学习者对于新知的恐慌。

2、经典案例。但如果现场的学员较多,就需要我们通过平时与学习者的交流去积累大量的案例;通过现场学习者的分享或者是问答,我们可以了解到学习者相对熟悉的场景,这样可以更好的避免知识的恐慌。

如何避免自我的知识恐慌

作为学习者,我们自己也难免会遇到让我们自己恐慌的知识。

下面,我就说说我自己的处理方式吧!

第一,选择自己需要的。《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中有一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我们可以重点注意其中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就是知识没有边际,但生命有边际,你想要啥都学,累死你。所以,面对让我们恐慌的知识,我们需要做的对一步,一定是对自己有没有用。

第二,分解恐慌的知识。前面的那个案例,一次讲SMART原则和序言结构两个知识点的组合,会让我们产生恐慌,但如果单讲一个,问题就不大了。所以,面对恐慌的知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搞个分解,如何分解呢?这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

但最好的分解的办法,还是请你有经验的前辈给我们提供一条建议的路线,我们再去实践并不断的修正。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们主要讲了我自己对于知识恐慌的两个实战案例,以及如何去处理分享中学习者的恐慌和自己学习的恐慌,如果您有问题,欢迎与我联络。

如果一会您看完这个文章,您觉得对您有帮助,也想请您帮助我一下。

1、您身边一定有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朋友,请您将这个文章转发给他;

2、在文章的底部,可以打赏或者点个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