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岭晒秋”:其实是一部文化佳作!
座落在山崖上的婺源古村落——篁岭,是坐缆车上去的。
缆车缆车被悬空拎起时,脚下除了层层灰色的梯田,便是零散不成林的已开始显黄的竹子。
据说篁岭因“其地多篁竹”得名,岭高500米,建村500多年,梯田叠翠铺绿,村庄聚气巢云,被称为“梯云人家”。
梯田当地朋友告诉我们,现在梯田上已撒上油菜花籽,待来年花期来临,这里必然满山金灿灿一片。
本来,我们来婺源游玩很多朋友都质疑为什么不选择在三四月,婺源油菜花应该是所有人的期待!
朋友却说,不会让你们带着遗憾离开的。
因为“篁岭晒秋”正是时候。同行朋友特别惊喜,缆车上激动地诉说她的满心期待。
下了缆车,在林荫道上看见了“晒秋人家”指导牌子。
导牌拐了个角,迎面撞上的却是婺源文化展览馆,典型的黑瓦白墙的徽派建筑,高大古朴,别具一格!
文化展览馆在这里,实物与文字清晰的向人们展示了这个古村落曾经的民俗民风。
文字介绍 实物展示 实物展示而我,更是被这种黑白徽派建筑的边边角角深深的吸引了!
爬满青藤的粉墙,长着青苔的黛瓦,飞檐斗角的精巧雕刻,剥落的雕梁画栋和门楣。灰黑斑驳的墙面上记载着这个村落几百年的悠久历史。
斑驳的墙壁最喜欢层层跌落的马头墙,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马头墙那一刻,浑然忘我。
当地朋友一再催促:更多风情还在后面呢!才想起,如何能看到屋顶上晒秋景象?内心打上一百个“?”!晒秋,充满神秘的诱惑!
然,步入“天街”,再次震撼。
天街近五百米“天街”商铺林立,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古趣盎然。
古街多少画家摄影师创作的天堂。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
商铺多少文艺青年脚步追随的乐园。
脚步迟缓的前行,颜色也逐渐开始变化,黄色的玉米,红色的辣椒,绿色的蔬菜;垂的,挂的,铺的……五彩斑斓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时,你知道,“晒秋”粉末登场了。
金黄的玉米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数百年来,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自然条件的局限却激发了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晒秋人家”风情画。
红的辣椒据说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最美的乡村符号。
跳跃的色彩如此浓烈的绿、耀眼的黄、跳跃的红,这一路好景令人早已抛开缤纷繁华、尘世烦杂!!
其实晾晒这种农俗现象,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都有展示,只不过秋季丰收季节,表现得更为丰富、更为“神韵”些罢了。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就曾为家乡的“晒秋”积习传唱一首《晒秋》歌,而婺源的《晒秋情歌》也在一定区域传唱了很多年。
充满农趣有人说,篁岭晒秋已经是景区为吸引游客,创造财富而打造成的变味作品。早失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因为村落早就不住村民了,而这些美丽纯朴的符号并不是村民真正的晒秋景象。
可今天,看晒秋,拍晒秋……感受到了纯朴的“晒秋人家”的农俗乐趣,我倒是美美地享受了一场田园诗意般的视觉盛宴。
美丽的画卷所以,我更以为,“篁岭晒秋”是一种文化体验,一种精神产品。而晒秋的场景,也将如同“清明上河图”一样成为一部文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