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4

2021-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可123456

那怎么判断“背景因素”是否合适呢?你至少要从4个维度开始:

第一、  时间

需求的种子,太早种下去,会冻死;太晚,已经没有机会。

2000年左右,微软看到一个“需求”,为什么一定要装 Office 呢?直接在浏览器里编辑文档,不是更方便吗?微软随即开始了一个叫 NETDOC(意思是“网络文档”)的项目,后来宣告失败。为什么?因为太早了。当时的网速和浏览器技术,都不支持。

今天,十几年后,各项背景因素都具备了,在浏览器里编辑文档,终于变成现实。

第二、  技术

还记得(  真正的需求:让顾客无可救药地爱上你的产品)提到的“户外太阳能充电板”吗?为什么说这是个“伪需求”,就是因为它的技术条件还不具备。

太阳能充电技术的效率还太低,一天行走,充不满一只充电宝。那几年后,技术进步,就变成“真需求”了吗?那也未必。几年后,说不定电池储能技术大进步,手机充满电可以用三个月,太阳能充电板和充电宝都不用了。

新技术不等于新需求,技术与需求之间有种魔幻般的连接。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人,用敏锐的洞察力评估。

第三、  文化

2015年,我去非洲登山,我的背夫对我说:你看,我用的是你们中国最大的手机品牌。我一看:TECNO,从来没听过啊。他很惊讶。整个非洲都知道,这是中国最大的手机品牌,你没听过?

我上网一查,这是家深圳的手机公司,只做非洲市场。他们的手机可以插4张电话卡,待机时间超长,非常便宜,据说还更适合拍黑人。查完后,我叹为观止。把TECNO移植回中国,估计必死无疑。它在非洲这么成功,就是因为适应了非洲的文化。

第四、  资源

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刘德,跟我分享过他们做智能手环的历程。在苹果做智能手表前,他们就想做了,但研究很久,还是决定放弃。

为什么?因为你告诉消费者,你需要智能手环,他们不信;但如果是苹果说:你需要智能手环,他们可能会觉得:是啊,我确实需要。而且,苹果一旦率先做智能手环,整个供应链资源就会被理顺。这时再做,可能更合适。

果然等苹果做了智能手表后,市场和供应链资源的土壤都肥沃起来。小米在肥沃的土壤中种下智能手环,2015年结出1200万销量,2016年1500万,2017年成为全球销量第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