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人类的自私
想想,你需要什么?别人需要什么?你给予别人什么?别人给予你什么?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又怎样对你?
宽容人类的自私———————————————————
人的天性一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人性本善,一种是人性本恶。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一出生,他的天性就是善良,善良是人性的光辉点,人心的善良美好,是品格高尚心地纯良的体现。但是这样的天性易被腐蚀和扭曲的,若在后天不加以好好教育规制那么这与生俱来的善将会泯灭。这便是《三字经》里所说的“苟不教性乃迁”。
我个人偏向人性本恶的观点,人性本恶的观点则认为七情六欲是人的天性,喜怒哀乐、色食欲利是先天性情,高兴就笑,饿了就吃,有情绪有欲望是人所共有的特征,即使还在母体中的胎儿也如此。所以需要后天的学习和修为来控制自身的情绪和欲望,完善自己的品格,达到或接近“善”,这里的善是一种境界和追求。
而在善与“性乃迁”或善与情绪欲望冲突时,又如何抉择?这个选择不过是“肯与不肯”的问题,在于后天人格的修为层次而进行的选择,肯与不肯直接会导入另一种品格的定格。正是“小人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君子可以为小人而不肯为小人。”
人性是趋利性的,自私便是最大体现。泛爱众的品格是需要很高修为抑制私欲才能做到的。若能“汝子便是吾子,汝亲便是吾亲”也算得仁义值千金了。真正有泛爱众精神的人太少,而“亲仁”皆是仁能用,仁可用,这是赤裸裸的自私和功利。当然,用仁而不忘仁,趋利而不忘给予利者,那也是值千金的。
《弟子规》中说到,父母爱我孝顺有何难,若父母憎恨我,孝顺才是难能可贵的,反之亦然。母慈子孝是一个相互作用的人伦美景,慈孝是千古的话题和应该发扬的人伦精神,说多了就会玷污最圣洁的美,言止于此。
亲仁而不忘仁,便是感恩。感恩是得到的一方对给予的一方表达心底最诚挚的佩服,佩服对方用他的无私成就自己的自私。
无论人性本善或恶,我们都在宽容着人性的自私,佩服着人性的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