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狮子读书会心灵之音谷穗文刊

《西游记》:浅谈为何说其是名著,现在的一系列网文跟其的差距。(一

2018-07-30  本文已影响366人  若小言

《西游记》相信大家耳熟能详,每个暑假都能在一些电视频道上与其再见一面。算得上是80、90儿时的一代回忆。

儿时图看个热闹,那闯龙宫,闹地府,打天宫的齐天大圣好不威风!

慢慢大了以不想再去翻看影视作品,翻拍的作品终归是他人的作品,杂揉进了他人的东西,总跟原著有所偏颇。说个例子,就比如打天宫,影视剧中为了体现玉帝的无能,其刚听到孙猴子打天宫,便吓得钻到了桌子下面。可以说这一幕,纵观全书,对书稍有些理解的话,是不可能出现的。

大家都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有各自的理解,每个人因际遇的不同,看待一件事的眼界也不可能是相同的。可是将一部好的作品,为了迎合时代,迎合一些宣传需要,曲解了其的意思,总让人有些难以接受的。

为什么大家喜欢孙悟空这个形象,因为其有太多我们自己的影子,能够与我们产生共鸣,孙猴子天生石猴,无父无母。其也便没有什么所谓的宗族血脉、家族、血统一言。也便如我们普通大众,所能依靠的也便只有自己。可能也为了符合些社会形式与后文的发展,加了个其乃女娲补天所遗留下的七彩补天石,迎合下为什么这只石猴能够如此不凡,就如古代当了皇帝,总要给自己编个堂而皇之,君权神授,天命不凡的故事。摆明这个位置就是我的。

《西游记》现在的版本很多,这种名著我还是喜欢看老版本的。现在书店里一翻,版本很多、各种。看了一个版本背面写道:”一段人定胜天的传奇历险。变幻莫测,神奇瑰丽。“看了这句话,我对这本书就完全没了兴趣,很多文人为了出名,总喜欢耍点小聪明,用用某个伟人,大家所说过的话儿,管不管用的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值得起推敲,我用了,我就好像比普通人高大上,我就不是个俗人。跪在地上不求上劲,摇尾乞讨,谋个活路的人,哪个时代都不会少的。不论他们好不好,仅仅是社会的需要,他们也便应运而生。

看到书后的话,气的发笑 ,人定胜天,不知谈何而来,孙悟空最终皈依了佛门,取得了西经,也便算得上人胜了天吗?孙猴子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也便到了西天,为何还要经历那九九八十一难,就为了让你来句”人定胜天的传奇历险?“特别想知道这个编辑,改写的人到底有没有全文读过一遍西游,就这样泛泛而谈。

说了这么多没用的,还是言归正传吧。

名著之所以称之为名著,因为其中能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你思考,值得你学习,它包含了一个作者一生的经历与对社会人生的考究。

《西游记》看似在说一个猴子,确是说的人这种生物。猴子跟人是自然界最像的生物,相差得也便是体型与说话沟通思考的本事,加了这些呢?那跟人有何差别?

为什么这部书的主角是只猴子?那么多的动物,偏偏就是只猴子呢?因为它跟人的差距太小,人为加点设定,其便是”人“,纯天然、自然状态下的”人“,你看书的时候,有说孙悟空仅仅是只猴子吗?又跟其隔了一个物种差距的代沟吗?我想后来那么多人都想孙悟空能够跟彩霞仙子来段跨越种族的爱情来说,应该是大多数的。

这个“人"生在一个荒岛上,一个没有人,只有猴子的荒岛上,其便没有了所谓的社会规则,也不会被人类社会种种的规则也约束,所压迫,也便没了什么家族、血统一说,所以他一个无父无母,从石头蹦出来的猴子,也便能在那个岛里,那个最原始社会中因为自我的本事,从而称王的。这就是人类社会最初的发展形态。最原始的部落首领也便是这么来的。

我们都在年轻时不免有一腔热血,希望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大展宏图。却不得不受时代、社会、出生的约束,很多事情不了了之,一事无成也变成了很多人的标签。终归那只猴子还是幸运,相对比我们这些普通人,还是有处能够发挥自我才能的风水宝地,这也是日后为什么他那么想念花果山的原因。

孙悟空刚出生的时候,在一番蹦蹦跳跳,到了河水旁照了镜子,才明白了:原来这就是自己的样子!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别人眼中,在镜子中寻找着自我的样貌。出生我们所能感触到、看到、听到的是这个世界,唯独对自我的样貌难以看清,只能借助外物才有些可能,但外物终归是外物,不免有所失真。

在顺心的时候我们都不免有些雄心壮志,希望能够将自我内心的一番蓝图得以实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帝王在晚年总要跟不死药死磕。没有大的理想,大的追求的人是难以成为一个好的帝王的,他们内心深处都有一副令人叹为观止的蓝图想要去实现,身居高位,有太多想要亦可说被迫要做的事,他们所追求的不是长生,而是一份能够沉静于事业的精力,能够使他们将自我的雄心壮志得以实现。

生死也便是日后孙悟空所必然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佛家讲什么万物皆有轮回,这是道家创立出所没有的。也是佛家为什么来到华夏这片土地而被接受的原因,因为其系统的的归纳了生死问题,并给与自我的解答,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神秘主义,但其确实给出了当时很多老百姓,普通大众一个比较具有说服力的说法,并引导他们积极向善。

宗教讲来很多人感觉具有神秘色彩,但观其的很多戒律清规都具有一个时代的智慧。就比方说信仰某个宗教的信徒不吃猪肉,我们很多人感觉很不能接受,但我们要把这件事放到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下来看就具有合理性。

首先我们清楚猪肉性味甘咸平,历代医家人为”猪,为用最多,惟肉不宜多食,令人暴肥,盖虚肌所致也。”“凡肉有补,惟猪肉无补。”“以肉补阴,是以火济水,盖肉性入胃便湿热,热生痰,痰生则气不降,而诸症作矣。”所以对阴虚血虚患者多吃猪肉无益。“然而,据报道,日本琉球大学教授通过调查发现,猪肉如果调煮得宜,它亦可成为“长寿之药”。调查结果发现,某地八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们几乎每天都吃猪肉,主要由于烹调方法不同,猪肉煮的时间都很长,先将猪肉煮二三小时后,再加入海带或萝卜又煮一小时,做成一种汤菜食用。经过化验分析,猪肉经长时间炖煮后,脂肪会减少30-50%,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而胆固醇含量大大降低。猪肉虽是日常食品,一般健康人和患有疾病之人均能食之,但多食令人虚肥,大动风痰,多食或冷食易引起胃肠饱胀或腹胀腹泻。对于脂肪肉及猪油,患高血压或偏瘫(中风)病者及肠胃虚寒、虚肥身体、痰湿盛、宿食不化者应慎食或少食之。一般入药均为猪瘦肉一般入药均为猪瘦肉。

说起来也便是猪肉是废肉,你生病了体虚了,中医会建议你吃点牛羊肉补下身子,而不会让你吃猪肉补身子的。而那时后大部分游牧民族缺医少药,只有当自己有个好的、健壮的身体才能在那个环境下活下来,所以有这个规定也不足为奇了。

《西游记》这本名著所包含智慧和内容太多,我不可能一次便写完的,我会在日后继续整理完善,也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交流改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