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宋史诗词歌赋历史

苏东坡(四)——乐事回头一笑空

2017-09-26  本文已影响133人  一生长行

        上回我们提到苏东坡因为《湖州谢上表》要开始倒霉了,何正臣抓住了这篇表奏,说苏轼讥讽新政,还在奏章上骂皇帝,还特别自恋。这下可了不得,墙倒众人推,况且这火都烧到皇帝头上了,苏轼因为自己的一张快嘴平时也没少得罪人。首先跳出来就是跟何正臣沆瀣一气的李定舒嬗,紧跟着上奏。

1

        当时的皇帝宋神宗就不干了,这么严重,查!这人怎么回事!就把这事儿交给了御史台的李定。李定这个人也是北宋历史上数的上数 的奸臣。案子到了他的手里,苏轼又是旧党领军人物。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马上派了自己的亲信皇甫遵和儿子去湖州拿人去。一向清高自许的苏轼就这么被人五花大绑连拉带扯的押送到了汴京。

      在皇甫遵一行到湖州的时候,苏轼就知道事情不妙。果然一到了京城之后,就开始马不停蹄的审苏轼。苏轼其实也不是怕死的人,在被带到京城之前其实自己兜儿里还揣了死药,打算一旦被判死刑就先行自尽。那么天纵英才的苏轼到底有没有骂皇帝他老人家呢?有没有讥讽时政呢?前面我们也说了苏轼此人快人快语,写的诗句更是不计其数。有些诗句其实表意是十分模糊的。但是如果拿来做文章动手脚的话就模糊不到哪儿去了。

2

        苏轼四十四岁那年,钱塘有一个名叫王复的秀才,王复这个人虽然是个秀才,但是一直在乡下行医,悬壶济世,在当地名声相当好好。苏轼又是个有名的直肠子,就欣赏这种板儿正的人,恰好呢,这个王复在候潮门外的家,庭院中有两棵高大的百年古桧。于是苏轼就给他写了两首诗,名曰《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诗是好诗,其中“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更是千古名句。来赞美人威武不屈、刚正不阿的优良品质。可是坏就坏在这几句上。

      说有一天一个叫王珪的(也不是什么好人),就跟彼时年纪还小的宋神宗耳边吹风,说苏轼对您有不忠之心,您看他写的这诗,分明写的“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皇上您是真龙天子啊,搁这儿站着呢,他竟然说蛰龙,这不是诚心诅咒您吗,诅咒您就是谋反啊!一腔话说的慷慨激昂。差点儿说的神宗皇帝就信了,可神宗皇帝到底不是那么容易被忽悠的,说这是苏轼写树根儿呢,跟我有什么关系。

3

      一计不成,那就先让他在牢里待着吧。这一呆就呆了四个月零十二天,终于等到了这个案子结案。苏轼因为诽谤朝政,妖言惑众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一般人可能以为这么大罪还能九死一生捞个官儿当,苏轼的运气着实不错。但是要知道彼时的黄州可不像见今般模样。彼时的黄州是个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再来说这个团练副使是个什么官职呢?团练副使是一个散官的名称,元丰改制前毫无意义,元丰以后就相当于原先的寄禄官了。基本上就是专门用来安置被贬的官员的,俸禄和权利都极小的。说白了,在一个偏远地带,正经权利,一点儿也没有。俸禄也非常的微薄。我们知道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就是那会儿在黄州城东门外面儿一个土坡。苏轼把这个土坡叫东坡,又因为在那儿种地,所以管自己叫东坡居士。东坡其名,种地得来了。苏轼一家子穷到发了俸禄就分成三十份挂在梁上,每天早上取一份下来作为一家人一天的用度。可见这个官,俸禄有多微薄了。

      因为这个事儿,不仅苏轼倒了血霉,连带着跟苏轼交好的朋友、亲人也一起遭了难。苏辙,不用说。苏轼坐牢那会儿还奔走呼号写下了一篇《为兄轼下狱上书》,请求用自己现在的官职来代兄长受过。这哥俩感情着实的好,在苏轼卷帙浩繁的诗文中,除了上书,给苏辙的诗文是最多的。如此恳切的上书,皇上也只好由着他去,最终苏辙被贬为筠州做了一个小小的酒官。司马光等一行为苏轼求情的三十来人也全部被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4

      后来还是前文提到的曹皇后施以援手,苏轼没被处死,被贬谪到了湖北黄州,在那里苏轼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虽然黄州的生活是苏轼政治生涯的低谷,但是却是苏轼文学创作的蜜月期。苏东坡在宋神宗元丰五年,也就是公元1082年,在黄州的赤壁写了一首对人生、对历史乃至对宇宙的感悟,《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坏酹江月。”


          千年前的声音,至今读起来依然振聋发聩。苏轼是豁达的,同时也是伤情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蹉跎一生,报国无门。但是正是因为有这样命途多舛的经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多才而又豁达的苏东坡,我们今人才能有幸看到苏轼独特的豪放词风。

5

      苏轼被贬黄州着实过了一段时间的苦日子,由于那时的黄州非常的蔽塞,但是苏轼也没闲着,在黄州该种田种田,该救助儿童 救助儿童,北宋中叶,黄州、武昌、岳州民间夫妻只养二男一女,过此数则将初生婴儿用冷水浸杀,特别是女婴。听说有这么丧心病狂的陋习,苏轼当时就坐不住了。写信,写给谁呢,写给当时武昌太守朱寿昌,请求禁止。并且自己积极组织救婴活动,自己负责募捐筹款。自己个儿穷的叮当响,也捐款十千,并以为“若岁活得百个小儿,亦闲居一乐事也”。苏轼,豁达其人,善良其性。

          不仅如此,还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来。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岁寒三友的出处就在于此了。

6

      就这么闲不住的人,应该来说。别人知道他的信息应该是稀松平常。可是坏就坏在,苏轼身体不太好。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上火,一只眼睛发炎的厉害,以至于他开始闭门谢客,谁都不见。突然一下子一个话痨不见了,很快谣言就起来了,说苏轼早就病死了;消息传到皇宫,宋神宗搁哪儿正吃饭呢,听了这个消息之后饭碗一推直接回书房了。

      可是苏轼死了没有呢,当然没有。老爷子整整活了六十多岁呢,可是在那儿之后,宋神宗开始对苏轼的态度又发生转变了。而值此之时,苏轼已经在黄州呆了四年多了,这一年神宗皇帝将他调到了河南的汝州。已经务农四年的苏轼,此时回到朝堂,究竟心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否还会一如既往的倒霉下去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苏轼的这次病还正是帮了他不少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