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时事热点与时政评论

评梁文道:好人还是要一生平安

2018-03-01  本文已影响31人  b1b93e8c32d0

1

作公共名人,可能是要“常蹈险地”的。 英国人克伦威尔当年感慨,“当我登上广场讲台时,民众为我疯狂欢呼;当我走向审判台时,拼命诅咒我的还是这些人”。

这几年来,顶层形态在传媒上最大的成功,大概是让“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词汇彻底的污名化。所谓“公知”,在一个机制正常的社会里,是承载民意表达和舆论监督的“第三媒介”角色,这本身是一个文明共识。而在我们这里,他们被民间大众所驱赶,不是身败名裂,就是乘桴浮于海,任何一个“开放社会”顶层们所不敢想象的宏愿达成,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真可说是中华民族异常伟大的特征。

而梁文道,大概是唯一一个能够全身而退的“公知”。所以 若让我评价梁文道,我觉得这是他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说他是一个“现象”,也并非夸大其词。其余反倒是末节。


2

一方面,在公共评论与知识分子的传媒表达方式上,梁文道如鱼得水,策略有道。

这一切,应与他的温和持重的理念,和只是做常识传播的姿态有关。现代大众喧哗社会,舆论是朝-野双方“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借大众草莽"隔山打牛”扑灭激-进-公-共精-英成为既定逻辑,所有气势汹汹的知识莽汉必然要进退维谷,比如陈丹青,比如作家野夫,比如薛蛮子等等。而梁文道写《常识》、《我读》也好,上《锵锵三人行》也好,独立做《看理想》节目也好,从来都是“良贾深藏若虚”,从不会直撄其锋,像唐吉坷德大战风车。

所以,也唯有他梁文道,在动辄得咎的公共言论话语平台上,能自我创造出一个与之相应的异度空间,还有与之相谐的自由环境。无心插柳的人,读他听他看他,能得到精致文化的消遣法则;有心“以意逆志”的“听风者”,往往从之读出的却是思想家的努力,以及拯世觉世的政-治文明之“道”的隐语。可以说,这人,有着“文以载道”的抱负,又有着“大智若愚”的情商,真是难得的“漂亮人物”。


另一方面,梁文道的为人,因其罕有的文化理想主义和真诚,反能左右逢源

梁文道的文化视野和审美品味,以及他那发自内心的怜花惜玉,慈悲和关怀,还有无意求功于世间无心汲汲于声名的真诚,能雅俗共赏,男女通吃,老幼咸宜,朝野放心。

在很多成名的公知那里,因为爱深责切,因为怒其不争,因为痛下针砭,大众往往只瞥见一个个高高在上俯视的“上帝眼光”和满怀仇对的化身,并且将这种优越感和仇对观化为抗争的内在动因,老是惯性的装模作样地摆出一副救国救民的架势,人们很少能从中品味到情感的亮丽,爱的温馨,更难体会到悲悯的情怀,特别是与大众平等视之的“民胞物与”之情。

梁文道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真诚左派”,在他意识中人们也难发现他“知识的傲慢”,读其书,近其人,观其言,察其行,平易近人,无需设防,朴素的仿佛是住在隔壁的兄弟,每天早上也像我们普罗大众一样端着四元一碗的米粉过早,亲切感油然而生。这人生性的祥和与慈悲,也让他在公众空间中不经意间找到自我平衡的方式。就精神风貌上而言,这是一个既不肯随波逐流又不愿争先恐后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也是平民社会传道者。


3

梁文道这个人,怎么评价呢,不好说。明白的人,不说也明白;不明白的,怎么说也不明白。

莎士比亚戏剧里说,罗马凯撒发表演说,民众归向凯撒,大呼杀布鲁特;及布鲁特继之演说,民众又归向布鲁特,大呼杀凯撤。民众之从违未定从来都如羊群。

三千年前,孔老师反复叮嘱他的门徒,“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意思是当社会有道时,可直述其言,若社会不见容时,就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唯有这样,才可以避免麻烦。在大众做主的文化冰川时代,我只希望梁文道“言足以启俗,智足以全身”,能“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不让开篇中克伦威尔的预言再次应验。

好人还是要一生平安。


作者:刘愚愚。悟空问单签约作者。文字工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