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赏作业(观后感)
上周一清晨醒来翻看手机的第一条信息就是泓默老师恭喜我静物作业通关成功,我当时兴奋的睡意全无,手舞足蹈的刷牙洗脸,并精神抖擞的迎来崭新的一天。
虽然打赏作业的链接因为手机浏览器的缘故一波三折的才看到,但好事多磨嘛,我仍然开心对待,认真看完。
看完所有的视频链接后我对摄影家纳塔利·富比斯也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我觉得她是个非常多产的摄影家,不仅仅是某个区域的摄影,而是摄影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的摄影家,比如她不仅有拍十年三文鱼的经历,还有在北半球西伯利亚冒险旅行以及拍摄动物的经历,还有拍过瓦尔迪滋现场的溢油事件。
打赏作业(观后感)打赏作业(观后感) 打赏作业(观后感)
我想这样一个经历如此丰富的摄影家带来的作品必然也是丰富有内涵的,我越来越觉得一个好的摄影师必然具备一定高度的思想和极度开阔的视野这些能力。
在这里加一句题外话,我内心一直萌生着一个观点,以前它一直处于未形成的模糊状态,而现在这个观点在参加摄影课程以来却愈加清晰起来,那就是:你对一种事物的喜好一定潜藏在身心的某一处,无论你将来从事的职业是否与你的这种喜好相关,但你只要愿意去追寻,它会慢慢靠近你,终有一天它会浮出水面。就像纳塔利,她一开始从事的职业与摄影并无关联,但却有一天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这是为什么呢?真的是毫无根据吗?我想不是的,包括我自己在内,至少在5年前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拿起相机学习拍照,那时候我觉得一部手机的拍摄功能已经可以完全满足我的需求了,然而5年后的现在我却热爱拍摄了,因为我喜欢那些拍摄出来后打动内心的画面。
总是有渊源可寻的,找不到有时候只是因为你暂时忘记了而已。就如纳塔利谈到的,胶片的时代,摄影是一种魔法,我记得大概在我7,8岁的时候,爷爷有个相机,每到夏天繁花盛开的时候她都会给我们几个孩子在花丛中照相,我们会穿自己认为最好看的裙子,妈妈会亲自给我们梳头,扎起高高的羊角辫去爷爷家照相,那时候最难熬的日子就是等照片洗出来的日子,总是在还没有拿到照片的那几天,就从心里展开各种联想,有担心也有兴奋,担心是害怕自己在爷爷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有没有刚好眨眼睛,兴奋是自己穿上裙子留下的光影也许会很美丽,那种期待和欣喜的劲头但现在回忆起来仍然非常清晰,那是在那个照相很稀有的年代才会有的心动吧。
那种喜爱从小就在心底种下了种子。
纳塔利在瓦尔迪滋拍摄溢油事件向我们传递的一个观点是:对一件现实发生的残酷事件来讲,单凭借语言的表达可能相对是空洞的,缺少震撼力,而拍摄真实照片才能从视觉上让人们真正了解当下,感知当下。因为图片在这个时候体现的才是最直观的,而摄影师在这个时候才是一个非常乐观的讲述者。
打赏作业(观后感) 打赏作业(观后感) 上传中,请稍候...最后在记者对纳塔利拜访的短片里,她阐述几个观点非常独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者:“怎样才能将静态影像影像与其他影像区分开呢?”
纳塔利:“我认为静态影像能够将对象及时定格,这是动态影像所不能比拟的。”我指的是,静态影像是如此的有感染力,因为照片抓拍到的单个的对时间定格似乎就在我们眼前。
纳塔利:“动态影像的最突出之处在于何时加入声音,就像这个采访一样,我指的是,静态影像只能反映出我们坐在这里进行采访,但是语言在采访中更有感染力。”
在记者向纳塔利问到,对那些年轻摄影师有哪里建议的时候,她从三个方面来说。
建议一:不论是个人还是故事,你都要始终真实的反映他们,就是要从全方位的视角看待而不是进入到你所想当然的方式中。一些最好的讲述者恰恰就是那些摄影家,一些最优秀的人物摄影作品中的人物所做的事,不在意料之中,但却给人以惊奇。
我觉得我在练习拍摄的过程当中很容易犯这个错误,就是总想进入自己的观点当中,比如我在拍一个树桩,但我在拍摄的时候想要把光圈调大再调大,最后反映出来的图片不像树桩,像另外一个东西。再就是我认为现在很多的艺术照为什么看着都大同小异没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大概是因为现在人们都追求修图过后自己的样子,比如顾客会要求摄影师将自己的脸修尖一些,腿修细一点,皮肤磨白一些,最后呈现出来的照片都是失真的自己,这样想来觉得这样照片毫无意义。
建议二:首先,年轻的摄影师在摄影中要有多样的意识。
其次,一直要有开阔的思维,这一点是要终身学习的,在你的生活历程中一直学习。
建议三:世界上那些最伟大的摄影家都有敏锐的商业意识。他们知道如何挣钱,只有拍出作品他们才能挣到钱,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就如学习缝纫一样,或是教人摆造型,他们得不停地学习新的技术,他们得专注于如何成为一名商人。
对于建议三我想我还处于完全无意识阶段,大概因为学习拍摄的出发点不同吧,我还处于学习摄影能想我内心和生活都丰富起来这样一个阶段,当然,如果将来的某一天我能够成为自己一个摄影师,我想这个建议应该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我的头脑中吧,在早期种下意识也是不错的哦。
最后非常感谢泓默老师的打赏作业,很棒哦,也感谢泓默老师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