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谈写作征文]爱的距离
我知道父亲爱我,但我和他之间总是有一种不远不近的距离,我从未仔细思量那是怎样的一种爱。当我静心回望,看到了在我的成长中交织的父爱,过去的岁月,那些感动竟让我无语凝噎。
01
我不善记事,儿时的生活一片迷离,只知道父亲在外地工作,平日见不着,他每次回家,就是我们的节日,弟弟会抢着去翻他的包,无论是一本书,一支笔,一袋饼干......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都是满满的惊喜。他看着我们,总是笑容满面,那时候我们是彼此眼中的天使,他的爱就在洋溢的笑容里。
等我长大些,父亲会带着我去下乡,去他的单位小住。下班后他经常和那些住机关的叔叔们一起闲聊,他们会以各种方式逗我,也经常被我不着边际的话惹得开怀大笑。那时的我是个活波有趣的小孩,是父亲眼睛里的宝。他很喜欢我在他身边,我沐浴在他慈爱的光里,仰视着那个无所不知的了不起的父亲,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
02
青春期时,我是叛逆的典型,凡事都有自己的主张,我和父亲开始有了分歧,并且越来越大。我觉得我的世界和他的世界是那么不同,父亲也看不惯我,我们经常很激烈地争执。
那时候父母已经调到了一起,我则从初中开始住校,一般都是一学期不回家。那时的我像个野孩子,觉得谁都不需要,脑子里只有一首诗“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恨不能跑到天涯海角。每逢假期,也会找各种理由外出,因为在家就免不了和父亲争吵,我觉得自己在他眼里什么都不是,他根本看不上我、不理解我。他说过一些话非常尖刻,让我非常受伤。
我知道自己无法和他相比,他记忆力超常、口才过人,和他比起来,我就是鱼的大脑。在他眼里,我就是赶上了好时代的幸运儿;而在我眼里,他的一切都过时了。那时候腐败已经开始席卷神州大地,周边有一官半职的家庭,经济上明显和一般人拉开了差距,但我的家几乎没什么变化。
那种状态持续了许多年,我和父亲像两个敌人,最好的感觉就是少见面,不说话。我平时在外面自由自在,根本不知何为想家。记得毕业不久后去新疆游玩,好多天没打电话,父亲辗转找到了我,劈头盖脸一顿痛批,他好像从没有发过那么大的火,那一回我知道他担心坏了,虽然无言,但我的心虚了。
那些年,父亲的爱就在我们之间一次次充满敌意的较量中,包含着他自己的失落和对我的担心。
现在想来,父亲的一些话虽然不中听,却是让我受益一生的警示。当我在生活和工作中看到其他人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时,常常会感慨自己也曾是那么浅薄无知,我是如此庆幸有个智慧的父亲。
03
后来,我和小弟都在北京成家立业,父亲退休无事,会不定时过来小住,我还是会因为一些琐事和他争执,但父亲不再坚持,经常是一笑而过。他的爱多了一份包容。可能在他看来,我已为人妻为人母,凡事该有自己的判断和主张,他自己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
在成年后和父亲的相处中,有一个场景让我终生难忘。那一次,我带着孩子和父亲一起去卢沟桥游玩,在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期间,当我们快走到一幅画前面的时候,父亲突然转身,扬起手几乎要挡住我的眼睛,急促地说:不要看这个。我匆匆瞥了一眼,是一个屠杀画面。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永远是父亲的孩子。
他知道我在这方面胆子很小,看不得血腥和恐怖。回想在我的成长中,父亲展现给我们的一直是一个阳光的世界,他像一座山,把所有的负面的阴暗都挡在了外面。
其实他自己的人生并不顺,无论是童年还是后来的仕途。父亲的童年听奶奶讲起就是一部不忍卒读的苦难史,但他自己提到都是风轻云淡。我亲身见证的是他工作上的失意,那是他最意气风发想做事的时候,当地换了一位领导,正像《人民的名义》那个隐形的“赵立春”,而父亲是“陈岩石”。于是,他的所有抱负在那个时候戛然而止,平淡地走完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那时候,有不少人为他抱不平,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做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
04
父亲是个非常自律和敬业的人,一生都坦荡而自信,他说话中气十足,幽默风趣,在人群中永远都是焦点。而在我们面前,却是个柔软的父亲,对我们几乎没有提过任何要求,也不讲大道理。
父亲非常懂得尊重天性。他爱我们,了解我们,从不把自己的好恶、意愿强加于我们,他知道人都有天生的上进心,额外施压只是得不偿失。
他常说,人人都渴望成功,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他对各种成功学说从来都不以为然,对那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论调他只是呵呵一笑,他知道“我们终将平凡”。
在他眼里,责任感更重要,记得有一次,我们讨论某个职业时,我讲了好几种不好的情况,父亲说:没有一点牺牲精神,干脆就不要选择。他认为人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最忌讳的就是眼高手低,志大才疏。
他不让我们承受无畏的压力,让我们做真实的自己,做一个快乐而友善的人。他的爱充满了智慧。
他让我们不要在小事上计较,记得刚有自由市场的时候,他说尽量不要和小商小贩讨价还价,他们不容易。不知是自己天性如此,还是因为父亲的影响,反正我和小弟在生活中都是神经大条,也许我们经常吃亏,不过总体而言,我们是赚到的人。
许多人感慨大城市生存不易,父亲也认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里立足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一直没有特别的感触。从小向往大城市,就来北京求学求职;遇上心仪的人,就结婚生子。没有特别的豪情壮志,也谈不上多深刻的艰苦奋斗,跟着感觉走,自然而平淡。小弟也大致如此。
父亲在这一点上非常满意,他常对人说:我没给孩子们留下什么财富,但他们都靠自己发展的还不错,我很知足了。现在,他的爱融进了一份自豪。
其实,对我们而言,父亲的爱就是最大的财富,正是他的平和淡然成就了我们内心的强大。在这个充满焦虑的时代,我们可以简单安然。
不刻意不强求,生活反而往往会有额外的赐予。小弟性格内敛,职业发展却一直出乎家人的意料,在人才济济的大公司里,有些岗位充满压力和诱惑,他最终凭借自己的温良和正直一路胜出。那是来自父亲的传承,那是一份智慧的父爱结出的果。
05
我现在明白,父亲是一个永不会过时的人,他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对所有的新鲜事物都充满激情,他的见识总是能超越当时的人和事,我们望尘莫及。父亲的才华以及他孔雀式的个性应该是属于这个时代,可惜他却不属于这个时代。
这些年,父亲明显地老了,头发基本已经全白,因为骨质增生走不了长路,对旅游也没有了向往。但他的声音没变,笑容没变,对我们的爱没变。
我们之间的距离也没变,我和小弟回家的时候都很少。父亲依然是习惯所有的事都自己承担,老家的大小事情、身体上的小疾小恙从不告诉我们。有些小长假我说回家看看,父亲总说,过节路上堵,不要折腾了,更不让我们因为回家去请假。他依然习惯呵护着我们,怕给我们添麻烦。
我从小就习惯了疏离,也不惦记回家,我和家和父母之间是一段跨不过的距离。但想起父母,心里总却是满含歉疚和牵挂,我知道在父母心中,对我们有着更深地牵挂。
一切的爱都在不言中。我每次回家返程时,父亲都会亲自送行,每次告别后我和他经常会不约而同地回头,而我也习惯在转身后再一次回头看他的背影,那一刻,眼里总是贮满泪水。
我体会到了他爱的深意,也理解了他的孤独,却无以为报。只愿彼此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