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问
2019-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judy1111

看朱光潜先生的书,谈到读书做学问,他说学问是生活之必须,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是道德修养的途径。
而世俗中对学问的解释往往是物质化的,甚至有人把学问分为有用和无用,所学专业也被市场分为热门或冷门,一切的衡量标准是“钱”。
学是学习,问是追问。学问是为生活,人有肉体有心灵,肉体需要营养,心灵也不能“辟谷”。
但生活的概念很大,只以物质来理解生活,那么人就会被物欲所控制,走不出学问的更高境界来。
说起来有些汗颜,平时家长会随口告诉孩子:现在好好学习将来能上好的大学,然后就有好的工作,这样不经过思考顺口溜的话。
这明显就是被物欲了的自己对学习以偏概全的解读,就相当于小时候父母告诉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有铁饭碗一样,等我们长大了,所谓的铁饭碗已经消失了。
谨言慎行,对说出去的每句话都要负责,出口前先思考,自己相信才说,而不是跟着别人一起说些似是而非的话。
而训练谨言最好的方式则是写作,一个想法存在脑子中就算想过多遍仍然会有缺失,但不易察觉,说出口想修改就难了,而且有些结构上的问题必须落在书面上才看得出来。
所以朱光潜先生说:知识要借写作才能明确化,思想要借写作才能谨严化,知识和思想都要借写作才能系统化,有机化。
这个有机的概念非常妙,也是第一次有人将学问视作“活物”来看待。以前我们都说知识是死的,但在朱先生眼里,知识活用才是自己的,才能变成有机物。
死读书没用,会背再多文章也没用,只有将知识消化成为自己的,能输出与众不同文章,这样人必有个性。
和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日本著名设计师山本耀司曾经说过:自己这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撞上别的什么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撞上的东西有很多种,但我想“学问”绝对是其中最值得期待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