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你准备好了吗?
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天气 多云
一
今天晚上开班会,班会主题是“大三,你准备好了吗?”
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个比较应景的班会主题。
而这次的班会,我认为视频播放环节是最吸引人的。(视频链接:我就是这样荒废我的大学四年)
视频中的男主角,在大学四年里,他的生活是这样的:
为了睡多一会儿而逃课;
上课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
选课只选不点名的;
经常不午休,打游戏打扰其他舍友休息;
打游戏打到宿舍熄灯(这不算严重,我舍友熄灯了还会继续玩游戏……);
学习三分钟热度;
聊天不是聊游戏就是聊女同学
本来,大一的时候,立志要好好学习,加入学生会,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拿国家奖学金,要考好多证书,要考研深造……结果,自己的大学四年竟然就这样迷迷糊糊的混过去了,一无所获……
视频中的男主角,总觉得好像不仅有我那不争气的舍友的一点影子,还有我的影子……
大一的我,我也是立志要好好学习,拿国家奖学金,加入学生会,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的……
结果,学生会没加成,从大一到现在总共挂了三科,奖学金就更加不用想了!追女孩也失败了。感觉过去两年都荒废了!
二
先插个题外话,讲讲通识教育。
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强调通识教育有几个其他大学不具备的要素:
1、他们的本科生有很大比例读研。哈佛的学生可以本科追求通识教育,研究生学一门技术。
2、他们的本科生若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其“卖点”是聪明过人+综合素质好。这个卖点,非顶级大学不具备。
3、哈佛大学把最好就业的几个专业放在研究生阶段了,如商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哈佛的本科生不必为了没有学能赚钱的知识而心急,赚钱多的知识等到读商学院医学院法学院研究生的时候学习。
以上哈佛大学的三个特点,中国的非一流大学全部都不具备。总之,非一流的学生不要随便参照一流大学的成才模式。
而像我们这种非顶尖大学的本科生,在大学阶段根本不应该在通识教育上浪费太多时间(尤其是毕业之后直接工作的人),我们这类人的大学本科阶段应该是基础教育+技能教育+基本问题教育。
基础教育:汉语、外语、数学。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进一步学习的能力,能够在漫长的一生中有机会学会更多更难的东西,学会更多更难的东西,有赖于母语、外语、数学。(如果是工科,可能还有别的科目,不多说了)
技能教育:你毕业后靠什么吃饭,就要多花时间学习这个。
基本问题教育:如果本专业是工科或者商科,建议在伦理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诸多科目中每一科寻找两到三本综合性强、相对通俗的书阅读,总阅读量不要超过三十本,总耗时不超过六百个小时。只要书的选择足够好,够了。
以求精为主,求泛为辅,这才是广大非顶级大学的学生、非顶级智商的学生的出路。学校与智力均非顶级,在大学时代花很多精力追求渊博,是误入歧途。(所谓求精,就是主要精力要放在专业课上。如果不喜欢专业课,可以研究别的技能。也可以花大力气研究数学英语国语等最基础的科目)
三
到了大三,在大学的时间也不多了,那么我们更加应该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我们应该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比如说你以后从事内容编辑,那么你就要好好锻炼你的写作能力),不要再打着什么“通识教育”的借口,去看课外书而逃避正事了!
这里补充一下,通识教育可不是平时自己花点业余时间看课外书就可以搞定了的。
首先,高质量的通识教育成本是真高,肯定需要资金支持。
比如,你在外面报班学画画、学英语不得交几千学费吗?
在我校免费啊。这便宜怎么能不占呢?不捡钱相当于丢钱!于是我发挥了什么贵学什么的精神,努力通过蹭课赚钱,连暑假都不放过~掐指一算,这已经学的十几门课值不少钱呢,嘿嘿。(开玩笑)
其次,通识教育见效慢,基本陷入了读书无用论的坑。但是我觉得,它虽然不能让你做出一份高分的卷子,但如果用心上课的话,还是有不少收获的。通识课都是我们平时不太接触的领域,不好入门不好懂是很正常的。哪怕凑个热闹也行吧。
四
回想过去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就是打着“通识教育”,“拓展视野”的借口,在学业上浪费了一些时间,挂了科。
大三了,不能这样子了,加油!坚持!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知乎,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