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牛股?我从业二十年来的四点心得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其实,顶尖的上市公司是可以给公众股东养老的。一个美国老太太在退休时用5000美元退休金买入了可口可乐的股票,到自己去世时这部分股票已经增值到了上千万美元。
这个老掉牙的故事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了。但是,不可否认,可口可乐几十年来带给公众股东稳定增长的投资回报,确实能够起到养老的效果。
一,不要指望能在坏行业找到好股票
从根本上讲,世界就是不公平的。行业有好有坏,它们的发展阶段有好有坏。在好的行业钻营,就像顺水行舟(事半功倍),在坏的行业钻营,就像逆水行舟(事倍功半)。
一家公司的前景,90%取决于其所处的行业。在一个走下坡路、赚钱很难的行业,你每做一个决策都万分艰难,因为你选择的余地太有限。这类公司如果上市了,无非是让公众、让股东分担它的痛苦。
很多中国公司一年到头都处在忙忙碌碌的状态,公司越做越大,净资产收益率却没有增长,甚至不断下滑;负债越来越多,很多公司通过负债赚取的额外收益非常小,甚至为负数,白白给银行打工。这并不都是公司的问题,很多时候与行业生态有关。
一条公路上有80%的店赚钱,20% 的店赔钱,赔钱是因为你不会做生意;一条公路上有 20% 的店赚钱,80% 的店赔钱,赔钱很可能是这条路坏掉了。
做事业,如果不小心误入一个行业,而且没有机会、没有条件来修正自己的错误,你就要长期忍受失败。当然选错了,也可以重新选择,只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行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性。选择了一个好的行业可以一路顺风;选错了行业,将跟着行业不景气的破船,一路下沉。好公司在上市之前,会坦白其行业优势;坏公司上市,只会给投资者画大饼。
二,“恶心行业”的价值
在中国股民的股权文化中,存在明显的行业歧视或者偏见。
若是银行、地产、IT等行业的公司上市,投资者很少有什么意见;若是洗头按脚、做桑拿的公司,或者卖榨菜、粉丝、热干面的公司要上市,投资者多半会感到愤愤不平,认为此等“贱业”上市,既无高科技含量又无成长前景,浪费了宝贵资金,简直是个大笑话。
因为这种行业歧视的长期存在,很多好公司难以获得上市融资的机会。
其实,只要有稳定盈利模式的公司,就是好公司,而任何找不到明确盈利模式的公司、内部结构混乱的公司,都是坏公司。
在欧美和中国香港地区,就有从事殡葬行业的上市公司,而这些公司因为有稳定的收益,一度受到投资者追捧。“股神级”的基金经理彼得· 林奇还郑重其事地把这类公司股票推荐给投资者。
国外有调查统计:“恶心行业”的回报是最可靠的。
什么是“恶心行业”?比如杀猪的、垃圾处理以及环卫等,这些行业对股东的回报往往是最好的,因为它们的市场需求和收入利润都非常稳定。而高尚行业比如高科技等,回报是最不理想的。如果你们公司掌握了一项独门技术,发明了一种世界上只有你们公司能制造的产品,但你在全世界都找不到几个客户,完全不赚钱。这类高科技又有什么价值呢?
国内资本市场的行业偏见背后,其实还有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上市审批制。
比如,餐饮行业的很多公司想在A股市场上市,需要证监会对其进行“审批”。即使有些餐饮企业在业绩增长率、品牌形象、盈利水平方面表现优异,但因其旗下的餐厅做买卖经常不开发票,导致收入、成本无法可靠计量——政府无法有效监管。证监会往往会一票否决这类公司的上市申请。
但是,哪怕一些高尚行业,比如珠宝行业,也会遇到上市瓶颈。
国内多数城市的核心街区都会有几家珠宝行,一些大的珠宝行开了很多连锁店,生意做得很大。但是,为何在沪深股市里极少有珠宝公司上市?
国家对珠宝行业监控很严。因为国内珠宝行业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很完整的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的分散。一些大珠宝公司觉得没必要上市,最主要原因是无利可图。普通民众对珠宝鉴赏热情不高。况且,太高档的珠宝首饰,普通工薪阶层根本就买不起。这也是这行不易做的原因。
三,股息也会说谎
对于欧美国家的投资人来说,他们可以通过长期投资“股息型股票”而赚到大钱——找到升值潜力在平均水平之上,股息支付安全有保障,且不断增长的股票,然后在合适的价格买入。
《华尔街日报》给出一个数据:从1926年到现在,在标准普尔 500 指数股票的总回报中,有 43% 来自股息。
证监会曾给出一个数据:2001~2012年间,A 股市场累计成交 280 万亿元,券商从中赚取的佣金超过 5000 亿元,政府从中收取了近 5500 亿元的印花税,而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累计只有 7500 亿元左右。也就是说,A股投资者从上市公司拿到的现金回报,还没有买卖股票的交易成本(佣金+印花税)多。
可是,现金分红对上市公司和投资人是不是真有好处呢?
在中国股市,一只股票是否具备投资价值,投资者愿不愿意买入并持有,与其分红比例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相反,股票分红越多往往越糟糕。
比如,有两只股票每年的利润率都是50%,每股净资产都是 5 元,股价都是 50 元。现在,第一只股票的分红方案是每股分红 2 元,而第二只股票的分红方案是不分配现金。相比之下,哪一只股票比较好?如果一定要你买其中一只,那么应该选择哪一只?
当然要买不分红的!净资产越高、利润率不变,业绩增长才越快。
对于打算现金分红的股票,交易所还会在其分红当天进行“除息”,就是“股价50 元-分红 2 元=除息后的价格 48 元”,这样一来,投资人得到现金分红的同时,所持股票市值也会有同等价值的缩水。换句话说,分红没有给投资人带来任何实际利益。
不仅如此,现金分红还要交税,在沪深股市,现金分红要交10%的红利税。
在A股市场做投资,有必要分清两个概念:最有投资价值股票≠最赚钱的股票。
1992年以来,万科地产、招商银行、贵州茅台、苏宁电器等上市公司是最有投资价值的,但最赚钱的股票不是茅台,亦非苏宁。
中国股市有其特有的价值判断,衡量一只股票有无投资价值,不仅仅要看其行业前景如何、业绩能否增长,更重要的是看其“股本能否持续扩张”。
说来难以置信,A股市场给投资者带来最多机会的还是股本扩张,一些具有良好的股本扩张能力的个股,多年来已给长期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者带来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投资回报。
看看多年来一直持有爱使股份、飞乐音响、延中实业和申华实业等股票的投资者,当初只需花费一两万元,不论这些年来大盘涨跌如何,只要紧捂不放,都能赚得钵满盆满,获利数百上千倍。
我们再举两个例子,梅雁股份和四环生物。
梅雁公司深处山区小城,卖的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却衍生出那么多财富神话。这家上市公司硬是把一千多万的股本(小盘股),通过多次送红股、转增股票、增发股票,做成了18个亿的庞然大物。四环生物也是从几千万的盘子炒到了 10 个亿的股本规模。关键是,这两家上市公司一直都是安然无恙地低调运作,真正的闷声发大财。
上市公司股本扩张的方式是“高送转”,就是送红股或者转增股票。多年以来,带来股本扩张的“高送转”已成为A 股市场最具号召力的“题材”。
四,好股票与好生意
公司价值,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它有没有“稳定的好生意”可做,这个“好生意”能否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会不会走向繁荣?
做生意有起有伏,而真正的好生意,时间可以熨平它的多数皱纹。巴菲特说:“我们要寻找的生意,是在稳定行业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
做企业和做投资都是一生的跋涉,什么时候到达,只是时间问题。
很多人简单认为巴菲特的主要成就源于“选对上市公司”“炒对股票”,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股神”最偏爱那些平稳的传统生意,把握很大的时候甚至会买下整家公司。
巴菲特的投资不是在大量的公司中占小股份,炒炒股票,而是把绝大多数资金投资在几个100%控股的企业上,而股票资产组合只是他整个投资里的一小部分。换言之,巴菲特实际上是一个企业家。当他发现一个好生意和好公司时,他的出发点是把整个企业用合适的价钱买下来,长期持有和增值,而不只是炒炒它的股票。
与多数企业家不同,巴菲特本人不去创办保险公司、食品饮料公司、百货商场或者家具连锁店等。他总是在无数已经上市的和未上市的公司中挑选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然后用合适的价格买入。他所投资的企业是否已经上市,或者最终能否上市,对他来说都不重要。
如果你对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有足够的信心,确定它在经营着可靠的好生意,可能你也更愿意拥有一家私人公司,而非上市后的公众公司。
比如,在2008年前后,巴菲特就持有伯灵顿北方铁路公司 22.6% 的股权,在 2009 年 11 月,巴菲特执掌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又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用 31.5% 的溢价收购了全部的剩余股份,并将该上市公司“私有化”。
其实,一家企业如果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意,这个生意有“护城河”的保护,要么竞争不激烈,要么没有竞争,这个企业就太幸运了——它什么都不用做,不用扩张业务,不用搞资本运作,少做少错。业绩不增长也没有关系,它的长期回报率依然可以相当好。
——摘自周倩&周晓垣《 投资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