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情下,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心理健康篇
亲爱的家长们:
病毒环伺,疫情笼罩,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动态清零”的大背景下,孩子用居家网课的方式继续着学习,父母用居家办公继续着事业,一起为疫情防控做着默默的努力。
为我们所有的家长们和孩子们点赞!
但是,居家网课所带出的教育重心转移,生活方式转变,无疑给家长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做好父母,又要当好老师;既要做好自己工作,又要抓好孩子学习;既要搞好全家生活,还要做好疫情防控。那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心灵和澎湃的状态,为孩子的健康健全做好榜样,守好底线?
在这里,想通过这封信与广大家长们一起分享:
一、正视疫情下的心镜反应。
首先,在我们的认知层面要清晰的一点是:疫情不仅会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还会给人带来一定的消极情绪,这是正常的。
其次,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平时不常出现的情绪,也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也不必过度焦虑,可以尝试接纳这些情绪,并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
二、避免疫情下的信息过载。
面对疫情,一般会有两种信息最容易进入我们,第一种信息是与疫情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众多人们的焦虑带出来的貌似“真实信息”,其实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如果我们自身没有判断就会很容易造成我们自己的恐慌反应,甚至附加上自己的情绪,继续传播。在这个时候,我们面对这种信息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种信息是我们在焦虑时自己滋生出来的信息,强烈的正义感、同情心、紧张感、无力感甚至无价值感等,再加上自由联想、妄加推理等。对这类信息,我们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喊“停”。
总之,不道听途说、不信谣、不传谣、主动学习、了解防护知识,化恐慌为认真、科学的个人防护,避免信息过载对自己心理造成不必要的冲击。
三、保持正常的社会连接。
正常的社交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因为疫情,社会联系互动被中断,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与亲人、朋友、同事等能带来正向情绪的人多沟通与聊天,聊天话题可多选择愉悦、正向的事件,以加强心理上的支持。
同时,家庭成员互动的增加,也是提升与家人相互了解,相互安慰、相互赋能的一个极好的机会。
四、守住健康的生活方式。
即便居家,也不能因此“躺平”,而且还需要更加积极健康地生活,保持科学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充分睡眠等,以此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与抵抗力。
五、掌握自我调适的技巧。
首先,转移注意。可以做一些能让自己感觉好一些的事情,比如看电视、听音乐、运动、做家务等,将注意力转移到更为舒适的活动上都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自我暗示。可以选择一些积极的、肯定式的言辞,如“我是我自己的,我可以对自己说了算”“我今天精力充沛”“我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等。
第三,合理宣泄。当出现恐慌、莫名焦虑或者沮丧、孤独的时候,可以给自己选择一个发泄口或者发泄的机会,比如:打沙袋、体育运动、大声呐喊、做家务等,以此释放这些压力和不良情绪。
第四,腹式呼吸。可以把自己的肚子想象成一个气球,吸气的时候可以想像我们的肚子像气球一样被吹满气体,随着吸气的深入,我们的肚子逐渐鼓了起来,吸到不能再吸的时候,我们再慢慢地把气体从肚子里一点一点释放出来,此时我们会感觉肚子在向里面一点一点收回去。尽可能地把整个过程控制地缓慢一些。呼气的时候可以想着放松的“松”,并把放松传递到自己的全身。每天坚持练习,每次坚持5-10分钟。
如果自身或者孩子出现恐慌、焦虑、烦躁等情绪,且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疫情下,病毒无情,我们每个人心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才是共同抗疫的关键,衷心祝愿每一个家长都能身心安康,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