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不同频的人聊天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昨天给小儿读绘本,有一本绘本名叫《大自然的礼物》,里面说的是生活中的盐、玻璃、纸书、陶器等等都是从大自然中获得的。
当我读到泥巴可以制作陶器那一页时,指着那些瓶瓶罐罐告诉他:你看,好多陶器。
他连忙纠正说不是,并指着画面中的一个小女孩说:她淘气。
当时觉得他的行为很可爱,很搞笑。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给一个两岁多的小人儿解释“此陶器非彼淘气”,于是就笑而不语附和着他。
如果和小孩子说话不同频会觉得很可爱,那么和成人说话不同频就是很无奈了。
被拉入一个写作群,群里要求每人演讲和读书、写作有关的事,或者是自己的恋爱史。一个男孩子说他的恋爱史,他遇见的一个姑娘很漂亮,第一眼就有心动的感觉。有一天他们约在女孩子工作的地方“毕加索餐厅”,男孩说:毕加索不是画画的吗?女孩振振有词的说:不是的,毕加索是开餐厅的。
男孩说后面的相处,基本都是话不投机,然后果断和女孩分手。
你看,你不会觉得一个成年人的无知很可爱,甚至会有种对牛弹琴的无力感。
还有一次在老师讲课中听到的一个故事。
说的也是两个年轻人搞对象。男孩有一天很认真的问女孩:你喜欢东坡的词吗?
女孩当时很气愤地说,想跟我恋爱,别拿西坡东坡的瓷来应付我,最起码也要景德镇的瓷。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网络上曾有人说的一个笑话:你有『时间简史』吗?答:我没有时间捡屎,我有时间也不捡屎。
大多数时候,不是你说东,他说西的问题。
而是认知不在一个层次的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导致这种话不投机,就是每个人审美观不同。你的眼睛里美的事物多了,丑就离的远了。
比如有一次散步听到一对夫妻的闲聊。
妻子说,你看天上的云彩一层层的像波浪一样,好美啊。
丈夫不以为然:哪里好看,像狗身上生了癞子。
妻子沉默。
隔着一米远能感觉到那位妻子内心的孤独感和拥堵感。
聊不到一起就像:
我说今天月光如水,你说早点休息。
我说大海好壮美,你说淹死过人。
我说喜欢东坡的词,你说喜欢景德镇的瓷...遇到这种情况,感觉就像鸡同鸭讲,分分钟想给自己敲晕。
恋爱和婚姻中,能找到一个聊到一块的人很重要。
就像尼采说的::“婚姻生活犹如长期的对话——当你要迈进婚姻生活时,一定要先这样反问自己——你是否能和这位男子在白头偕老时,仍谈笑风生?婚姻生活的其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一起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对话中度过的。”
认识一对夫妻,结婚十多年了,孩子也十多岁了,每天还有说不完的话。最难能可贵的他们深夜如果有一个人醒了,就会和另一个人一起聊天。一起聊家长里短,天南地北的聊。
羡煞旁人!
从认识他们至今都没有看到他们吵过架。
能聊到一块自然同频,夫妻关系自然和谐顺遂。
如果吵架了,两个人一肚子的话跟谁倾诉呢。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遇不到这样能一直说话的人。
知音世所稀。
就像廖一梅在《柔软》里曾说:“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