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2020-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风动草飞沙
不管你活多久,最后不还是难逃一死吗?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强颜欢笑的活着,直到死亡来临?
因为死亡是不可预测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忘记死亡的恐惧,乐观的活着。因为无法预测,所以也不必整天想这个问题。
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会消除死亡的不可预测性。比如绝症患者。如果医生突然告诉你,你的生命还剩下3个月,你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呢?那一瞬间,你对死亡的不可预测性完全消失,最后的日子,你都将陷入不安和恐惧的深渊。
否认——愤怒——彷徨——沮丧——接受。这是著名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布勒罗丝对一个人对死亡从拒绝到接受过程的理论模型。这种接受,并不是自愿的,而是在绝望的抗争之后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但即便如此,仍然拥有死亡之前最后的时间。那么应该如何度过这段最后宝贵的时光呢?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遗愿清单》。主人公被告知只有个月生命,但他们并没有消极的等待死亡,而是将自己全部向做的事都写在一张清单上。在余下的几个月里,他们度过了人生中最充实的时间,最终毫无遗憾的死去。
人生就是一个人不断实现自我的过程,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逐渐的接受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