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1#写作第二天#口是心非的原因是什么呢?
接近子夜十二点,跟朋友脱口而出说出不再联系,彼此不用太多的关心了。朋友似乎习以为常,不置可否,就这样过去了。今天 ,朋友一如往常的关心问侯,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我心里的石头似乎也落了地。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发生过几次了,不用联系这样的话语也不知道发生过几次了。上一次在亲密关系中,每遇到问题,自己也是情不禁地说分开,不要联系了。这样的话似乎是没有经过大脑过滤的,几乎是情不自禁地说出来。这样让别人伤心,让自己忐忑不安的情景为什么要一再体验呢?
这一天中一直在想这样的情形,多次脱口而出时自己要做什么?真的是要不联系或是与人分离吗?不是。都不是。是自己真的怕分离,怕被遗弃,于是采取主动的方式,让自己不陷入被遗弃的境地里,好让自己看起来更从容一些。可是提出来不联系这样的话题后自己为什么又那么忐忑不安呢?内在的小女孩似乎在哭泣着说:求你,不要分离。只有在我提出分离后你不离不弃才是真的关爱。这样的认知是什么时侯产生的呢?
写到这里,眼泪还是掉下来了。那一段日子,妈妈和弟弟躺在炕上病着,而爸爸不知道何处去了,我一个人在外面烧火的画面一下子跳到眼前。我没有上学,因为爸爸不知道去哪儿,因为妈妈病在炕上起不来,因为弟弟癫痫病发作,所以我一个人在灶台前烧火煮饭流眼泪。我看到无助的小女孩在那时流眼泪。
“不要被抛弃”似乎成了我在人际关系中的一个梦魇。以前,两个同事去吃饭没有喊上我 ,我心里会有一种被抛弃感。一直不敢去麻烦别人,于是就用讨好的形式,所以在人际关系中就形成了讨好的模式。虽然经过这三年的努力与调整,我现在也会去帮助别人 ,但不是讨好付出,而是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可是在亲近的关系中,依旧有讨好的情况,会给父母亲编一些他们想听的话,主动去讨好他们。其实,在失败的亲密关系中,自己一直处于讨好者的角色而不自知,我以自己带孩子而供别人去读书,游学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价值感 ,我以做好每一餐饭不让别人劳动作为一个家庭的支持者;我甚至以伤害自己的身体的方式来讨好别人,可是,我依然没有逃脱分离的命运。
今天写来,其实自己是对以往事情更加明晰了,按理说现在更应当看到自己的需求,渴望得到朋友的关注,为什么还会脱口而出不再联系呢?我发现跟一般的朋友从不会说这样的话,做这样的事,而是很亲近的人才会这样,其实自己内心很希望自己说完这话后朋友依旧联系,因为这让小我感到被重视被关爱。
这是一个很可笑的逻辑,就是常见的越想得到重视越要在行动上推开的小儿行径,这种行径真的实在是太可笑了,那个十二岁的小女孩还是没有长大,依旧蹲在灶台前,哭泣着渴求爸爸早点回来,不要让她自己照顾两个生病的人,她真的很害怕。
她好怕仅用一根细绳栓着的门被人猛地拉开,因为村子东面有个小女孩被哥哥强奸了;她好怕不能上学困在家里蓬头垢面朝不保夕不得不低头向叔叔婶婶借米借菜的日子;她还很怕别人的轻视,因为人人都说她是个女孩子,如果和弟弟换一下角色该有多好的恐惧时时堵上心口,让人呼吸不畅。所以,今天的口是心非,依旧是一个安全感不足的女孩一种自己保护的应激状态。
接下来要怎么做呢?三年的修习,我知道唯有真实是不破的保护,真实表达自己吧!跟朋友真实解释自己的需求,陪着自己的内在小孩子好好长大吧。下意识的反应有时真的实在是真实自我的表现。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