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敏教练星球登陆战

A组 李彦霖 登陆敦敏《三十而立》8号空间站

2019-08-16  本文已影响6人  2f42982158e6

找出迄今为止,你的生命中最让自己感觉到挫败/或者无能为力的两件事,

然后问自己:我从中学到了什么?什么是可以用在未来的?

如果这件事我现在无能为力,无法改变,那我可以从中收获的教训是什么?

•留意自己的答案,以及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情绪和感知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对当时的自己想要说什么?

到目前让我感觉最挫败的两件事都发生在高中:

1. 第一件事是高中时期申请党员刷。

当时一般年级排名前5的同学可以申请成为党员,同年级大概有800人。

我排名约第3-4名,对这个申请是比较有信心的,一方面是自己成绩达到了要求,

另一方面是自己在科任老师和同学间评价比较正面。于是信心满满递交了申请书,而且好胜心也让我很看重这个“荣誉”。

但公布结果时,就傻眼了,我没有入围,替代我的是一位成绩排名约200名的同学。

而她之所以入选,并不是因为她在其他方面(比如品德、才艺等)有突出表现,而是因为她的爸爸在当地的教育局任领导职务。

这件事情对我打击很大,我当时感觉到非常不公平,为什么她成绩比我差那么多还可以成为党员。

其实老师在说申请条件时,也只是说选择“品学兼优”并没有很清晰的标准。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班主任非常不满,愤世嫉俗,觉得她势利。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现在我仍然会觉得当年的事情不够公平,但我已从那时的愤怒中走出来,看到了“存在即合理”的一面。

一是我知道自己还不够强,如果我是年级第1名,那么这五个人中有我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二是社会资源其实也是一种优势,势单力薄的我只能靠自己的“成绩”,这是我努力的结果;

她的优势其实是他爸爸过往的努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并没有什么不公平。

进入社会后,更需要承认这些隐形的资源,包括人脉、职位等确实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我们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

当时的愤怒也有自己好胜未遂而对自己的愤怒,只是为了让自己好受,把所有原因都归结为“不公平,老师势利”。

如果情景再次重现,我面对失利,我可能会问问自己,你想入党的初心是什么?

是想证明自己优秀(成绩好)?那你已经是年级前五了。
是想成为一名党员?是的话,这次没有入围,未来还有机会实现吗? 可以如何去努力达成?

事实上在大学阶段,发展党员我有非常充裕的机会,但我并没有再递交申请。说明我并不是真心想做一名党员,因此也释然了。

在后来的各种竞争评比中如果有“不公平”,我也放下很多了,不那么好胜,知道如果自己真的想要赢,那就要做到最好,

有绝对优势,让别人无从拿我下手;如果自己硬实力不够,那就不怪别人用软实力赢了。

2. 第二件事情是高考失利。

本来是很希望自己可以在高考中考到自己心仪的学校,结果一项很有优势的语文,破天荒考了一个自己从来没想到过的低分。

导致填报志愿时很被动,也让父亲很失望,失望到某天跟我谈起考试结果,实在怒不可遏给了我一耳光。

对这个结果我确实无能无力,也觉得心中有愧,辜负了他的期望。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也小心翼翼地消沉着。

回头再去看,尽管高考没有考得很好,但不代表未来得全部都被决定了。人生即使是赛跑,也有很多可能会发生在转折点。

我可以接纳因为这次失败,导致了我暂时落后,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适合的方法来提升自己,但真的不用以一时的成败就否定了

未来的变化。哈哈 那时候没有“成长性思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