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这本书很薄,只有199页,大约一个小时可以读完。
故事讲述的主人公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为了向大众读者普及心理学知识,作者借用了英国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让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再次登场,演绎了这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读完这个故事,我的收获有三点:
第一,生活能治愈的,是愿意自愈的人
心理咨询师苍鹭问:谁是来访者?是你自己,还是你的朋友?
“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了取悦身边的人采取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苍鹭站定直视蛤蟆先生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遇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整个咨询过程中,苍鹭说的这一段话是比较长的,余下的10次咨询,所有的对话,苍鹭大都是在提问,这就是老师和导师的区别。老师在教,而导师是在引导。
我记得我在2019年第1次和陈爱英教授的一次对话,当时因为孩子的问题很焦虑,很想有人能帮帮自己,她没有告诉我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要怎么做,而是在提问:觉得哪里出了问题?事情发生时我的看法?就因为那一次对话,我就去杭州找了王金海,开始了长达几年,一直在家庭教育体系中的学习。因为陈爱英教授和王金海博士一直都没有告诉我答案,而是引导我,让我自己在寻求答案,寻找方法。而我也从2019年一个内心非常焦虑的妈妈,变成现在一个情绪非常稳定的人。
第二,你拥有什么样的父母,就像买彩票一样
蛤蟆先生从小生长在“没有欢乐”的家庭里,父亲古板严苛,母亲懦弱无能。从父母那里,蛤蟆从未感受过爱和温暖,有的只是冷漠和责难。7岁被送去私立学校,到大学选择拉丁语专业,再到毕业后继承家族产业,蛤蟆人生中的每一步,都由别人决定。他像自己人生里的“局外人”,只能将伤痛深埋心底。长大成人后,原生家庭的伤让蛤蟆形成了自卑敏感的性格,继续折磨着他。他绞尽脑汁地经营父亲留下来的蛤蟆庄园,然而大家总拿父辈的辉煌说事,丝毫不在意他的付出;
为了得到认可,他努力取悦他们,可换来的却是横加指责;
为了看起来合群,他甚至佯装成热情的嬉皮士,活成了别人的“开心果”。
当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都没有感受过“无条件的爱”,那么他就会变成讨好型人格。
深陷生活的窘境,蛤蟆试图买醉消愁,可结果却令他跌入更深的泥淖。
在一次酩酊大醉后,他偷了一辆车,又化妆成洗衣妇逃难。他抢过马,偷过钱,一路颠沛流离,最终被捕入狱。生活从未善待蛤蟆,蛤蟆的内心防线,也在出狱后彻底崩盘。他患上了抑郁症,家园被黄鼠狼一度霸占,连最喜欢的村校董事一职,也即将被好友取代。
理解了蛤蟆先生的童年,就能理解蛤蟆为什么做这些事?
“真正让人惊讶的是,我们成年后有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你只要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其实非常明显,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的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有诗人曾说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也许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当我们学会提问了,也可以当导师
10次咨询过程中,苍鹭一直在问:
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真的是这么觉得的吗?
是什么让你感到不快乐?
你还记得什么具体的事情吗?
当我们学会了倾听,并给予正向的引导,我们也可以当导师。
人生如河流,渡船千艘,唯自渡方是真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