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今日看点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想学技能学不会?请先修炼你的“学习脑”!

2016-11-21  本文已影响363人  小如意笔记
图/易晓之

今天的素描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一个粗陶制的酒罐和一个躺卧的苹果,第1次画罐子不知从何下笔,老师就从这个罐子的制作工艺,材质,价格,用途,以及与其他材质陶罐的区别来描述我们眼前的这个普通的绍兴酒罐,开始我还有疑惑,为什么老师不直接从这个罐子的画法来告诉我们怎么画呢,这些跟画画又有什么关系呢?

奇妙的是,通过老师的一番讲解,再仔细观察罐子的纹路,光泽,就连它破损的缺口与环境都非常和谐,整个画面的美都显得非常独特,初学者如我,画它的结构都要2个小时,而真正的高手,对事物本身了解的更多,挖掘的更多,他看到的美,也更深刻,他笔下的画,才更惟妙惟肖。

课后老师谈到一个比喻,学习的过程,就像一杯猫屎咖啡的制作过程。猫屎咖啡,又称麝香猫咖啡,是世界上第二贵的咖啡,每磅的价格高达几百美元。它是由麝香猫吃下成熟的咖啡果实,经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后,由于经过胃的发酵,产出的咖啡别有一番滋味,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

猫屎咖啡

麝香猫吃下成熟的咖啡果实到产出珍贵咖啡的过程,就像我们习得一项技能的过程。学习基本功,是基础也是开端,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将其内化,每一个动作都必须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去练习、积累、总结、精进,任何一个环节有疏漏,都无法进阶到高手层次,直到学习--内化--消化--产出这一过程每一步都走得圆满,才能真正实现从小白到大神的进阶之路。

这里要特别向朋友们分享一位活跃在武汉地区的大神--余祖江(简书ID-文魁大脑余祖江),拥有博赞官方认证(博赞官方认证:是一种源自英国官方系统的正确思维导图法等级认证),曾多次在最强大脑教练袁文魁,全脑速读教练王学贤,博赞思维导图讲师王玉印,全球顶尖思想家王小平等大神的面授课程中学习和训练。

图/梦在指间游走

上周六,在湖北简书专题第三次线下分享会中,很荣幸地从余老师这本“移动的百科全书”中初步了解到学习力与思维的关系。他从思维导图与简书写作出发,将上面的那个大众所熟知的学习系统细化了,具体就是积累--模仿--挖掘--破译--内化--实践--精进的过程,这是一条痛苦又漫长的路,也是小白到大触的必经之路。

一、积累

为了搞清楚1个问题,他可能会连续看几百本书去旁征博引。积累的过程是大量的信息搜集的过程,比如要真正看懂一本书,就要了解这个作家,站到作者背后,去了解他的生平。站到作品的背后,发现更多的问题。好的作品是不断地给你抛问题,引发你产生更多的思考并不断地去寻找答案。

后来我和他谈到我喜欢一个作家----乔治·奥威尔。要彻底看懂他的小说,就要了解他所在的上个世纪初英国的国情,以及那个时代的背景,他的家庭背题,他的父母,他的性格,最后才是他的作品,以及他同期其他作家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一样,他作品里隐含的秘密是什么?

我们常常谈读书,看的多忘的多,大概都只是读了皮毛。要真正读懂一本书的顺序应是先越读越厚,越读越多,最后才是越读越薄。这里谈到的积累,大到学习一项技能,比如画画,写作,思维导图,语言学习,小到看一本书,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的决心,是很难做足充分的准备的。这个过程既是不断进行知识储备的过程,更是自我认知的过程。

二、模仿

《孙子兵法》有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在足够的积累之后,就要找一个顶尖的大神模仿。任何一个领域都有顶尖的大师,在模仿大师的过程,也是自我定位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模仿大师,是研究大师在作品中呈现的技能,去分析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并主动去学习大师技能的过程,而不是在此阶段就妄想超越大师,这个想法无异于企图通过一本书去改变人生般幼稚。

我们拿写作来说,在大量地写作练习的基础上,尝试过各种题材写作之后,才慢慢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写作风格,然后找到这个写作风格领域里最牛的作家,去研究他的作品,作品里的人物,去模仿他的作品。爱悬疑小说的去研究东野圭吾,爱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去研究马尔克斯,我喜欢短篇小说,就去研究希区柯克的短篇小说和他的电影。

三、挖掘

很多时间积累和模仿的过程可以是同时进行的,那么在模仿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深挖。向下深挖,和多方向深挖。这里谈到的深挖,其实是更深层次,范围更广阔的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去学习和研究,不仅是探索式的学习态度,更是一种质疑甚至是批判性的解读。

一部作品之所以伟大,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达到了后人无法超越的境界,但并不是不可被超越。之所以现代顶尖的作品越来越少,是因为人们并没有去几十年如一日地耐心去挖掘,去探索,去研究,去打磨技艺。大家都急于出结果,造就了更多人的碌碌无为。

多问为什么并且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找到真相的过程。而这真相,又铸就了一个新的你。

四、破译

我们谈到“破译”这个词,就像中国的古文学家“每读出一个古文字,就犹如发现一片新大陆“一样,一句话已经将古文字的解读难度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们不谈古埃及罗塞塔石碑上写了什么惊天奥秘,也不谈秦始皇陵墓里的千古机密。我们只谈论在自己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能有意识更深入地去挖掘作品里的奥秘,同样会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令人狂喜。

当然,如果没有前面漫长而又艰辛的学习过程,是不可能发现作品或技巧里的奥秘的。从知识的源头开始航行,一直到新大陆的出现,它是必经的过程,又是那样的可遇而不可求。

五、内化

内化的过程就是尝试创作的过程。是在模仿的基础上的一种进阶,我们常说艺术就是生活。艺术所具有的完美态度也体现在生活中。它试图超越目标,而不是达成目标。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不一样的,你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感受到的都不一样。而这些正是创作的源泉。在内化的过程中,不断的打磨,不断的尝试又不断地检视。真正将大师的技能变成自己的技能。就像一树海棠在初春嫁接新的枝桠,只为在下一个春天开出更绚烂的花朵。而这等待花开的过程漫长,风雨飘摇又满怀着期待。

六、实践

实践的过程其实就是将前面的输入逐渐输出并形成作品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检验自己的过程,同样也是不断推翻自己重新再造的过程。

就像每一次写作,都是全新的体验,而每一篇文章都只代表了过去。画一幅画,唱一支歌,说一门语言,都是实践,而在每次有目的的训练中,都为下一次更熟练更好埋下种子。

七、精进

精进这个词出自佛学,又叫做”勤“,即努力向善向上。精纯无杂质叫做”精“,升进不懈怠叫做”进“,勇猛向前,务达目的,完成解脱之道到达彼岸。求学求善,其实就是像苦行僧求得真经的过程。我们普通人的精进,指的是不断地超越昨天的自己。

这里谈到的是余老师在这次分享课中提到的学习力以及思维方式。最重要的是在学习时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即使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淖里,也有继续前进的决心。借用简书《艺术·文化专题》主编jingjingx的一句话就是:天分+努力+坚持!

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都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这期间会自我怀疑,会停滞不前,会放弃,会迷茫,会痛苦,没有多少人能坚持走到最后守得云开见月明。但如果我们多一份坚持,或许就能目睹那一轮最美的,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月亮。

另:本文仅是本次活动一些分享交流的粗浅总线,实属抛砖引玉,如果有对思维导图及记忆法特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余祖江(简书ID-文魁大脑余祖江),对艺术及文化特别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多多投稿《艺术·文化专题》。

图/梦在指间游走

感谢简书湖北省官方专题本次的线下活动组织者:楠天下的太阳花。

感谢相识,感谢各位友人倾情分享,期待下次相聚。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