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

朱元璋的苦心与事与愿违

2017-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书漫黄沙

        朱元璋是正经八百地从苦哈哈,一跃而成万人之上的皇帝。他经常以其身世和人生体验训导诸皇子,目的就是让他们勿忘家本。有一次他对朱标说“夫农勤四体,务五谷,身不离畎亩,手不释耒耜,终岁勤动,不得休息。其所居不过茅茨草榻,所服不过练裳布衣,所饮食不过菜羹粝饭,而国家经费,皆其所出。故令汝知之。凡一居处服用之间,必念农之劳,取之有制,用之有节,使之不至于饥寒,方尽为上之道。”朱元璋深知农民的艰辛,但是当有人建议开矿生财时,却被他训斥一通,他认为只要偏离农本,就是追逐奸利,凡不能用来填饱肚皮的,就是无用。 真是不知道这位朱皇帝是怎么想的。他既体谅农民的艰辛,却不采用更容易赚钱的方式,继续让农民“农勤四体,务五谷,身不离畎亩,手不释耒耜,终岁勤动,不得休息”。

        类似这样事与愿违的事很多。许多地方政府为了给学区房降温,采用了各种方法。其中一种规定“每处住址原则上小学每6年、初中每3年只能安排一个家庭的适龄儿童、少年按招生片区就近入学”。这是人为减少了学区房的供应量。人们对学区房的需求没有减少,供应却减少了,会导致什么结果?这就好像你原来去上班有三条路可以走,今天突然要修两条路,之前分散在三条路上的人都挤在了剩下的一条路上,会更拥堵,花费的时间更多。你以为通过减少学区房的数量可以压低价格,却不知道剩下的符合条件的房子会引来更激烈的竞争。

        看一个人说的话、做的事,不能只看表面。要想想背后是谁在承担代价。朱皇帝体谅农民,自己在皇宫开辟农地,时不时的让皇子们体验农民生活的不易,但是,最终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还是农民,而不是皇亲国戚。政府自然可以限制学区房,打进票贩子,但是最终孩子上不了好学校,深夜排队也排不上专家号的,不会是制定政策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