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思维导航
1.启程
现在我最关注的人是自己。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翻看近一年来文字记录,几乎全部在说自己。
算是自恋吧。不过,是好事。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里,作者通过一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写了人生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不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而活。今天是国王的猫,明天是水手的猫,后天是老婆婆的猫……活了九十九万次,死了九十九万次,每一次都是别人哭,自己一点感觉也没有,如行尸走肉般。
第二阶段:开始关注自己。第一百万次,猫成了自己的猫,只爱自己。面对其它猫咪的求爱,他瞧都不瞧一眼,一心一意舔舐自己的爪子,梳理自己的毛发。他的眼中只有自己。
第三阶段:猫找到了真爱,开启了全心全意爱对方的模式。生儿育女,相依相伴,携手一生。伴侣走后,他哭了三天三夜,把那九十九万次没有流的眼泪,攒足了一次流出来。耗尽自己,在伴侣身边再也没有醒来。
自恋算第二阶段,所以,可喜。
2.好奇
每天早上半小时冥想就是探索自我的过程。
冥想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多,从开始坐不住,心情莫名其妙烦躁,到各种尝试:观呼吸(关注焦点各种调整,鼻尖,呼吸道,胸式深浅呼吸,腹式深浅呼吸)身体扫描,放飞思绪漫游,最后到观察头脑中的念头。
一年多,摸到了门,探索之路开启。
为什么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面对它,会产生比一样的行为,进而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此时此刻,我坐在医院里敲打文字。心血管内科,陪伴妈妈。
同房有病友5人,医生查房叮嘱一位阿姨:必须管住嘴,管不住谁也没办法,管住了什么都好。
“管住嘴”三个字引发了大家话题
阿姨是冠心病+糖尿病,油腻食品不能吃,含糖量高的不能吃,咸的不能吃。
阿姨的女儿说阿姨就是管不住嘴,不能吃的东西非要吃,说不吃不舒服,身边的人多说几句要生气。 所以,并越来越严重。自己的婆婆,前两年高血压中风瘫痪在床,婆婆严格遵照医生提议的饮食原则,不能吃的坚决不吃,积极循序渐进锻炼。三年后不但能下床,还可以帮忙照看三个孩子。
另外一个说自己的叔叔:50岁高血压中风,管不住嘴,也不锻炼,整天抱怨,瘫痪三年了,越来越差,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去很大的负担。
我身边也有这样案例,一个80岁的奶奶,车祸撞击头部,半边脑袋萎缩,医生判断植物人的可能性90%,昏迷8个月后,奶奶醒过来,家里没有人有时间照顾,几乎全部由护工照看,可是奶奶乐观积极,经常和医生护士病友护工开玩笑,积极配合做康复训练。一年后,奶奶居然可以自由活动,并能自己照顾好自己。以至医生都认为是一个奇迹。
3.疑问
是什么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呢!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情绪ABC理论中:
A表示诱发性事件。
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情的一些看法,解释。
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该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的间接原因,而C(引起情绪和行为结果)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
翻译为大白话就是:面对同一个事情,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反应,原因在于人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解释。
也就是说,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差异的排除遗传与身体生理因素,最重要的是信念。拥有什么样的信念,成就什么样的人生。
4.追问
既然如此,如何识别自己的信念是有利于更好的生活还是不利于更好的生活呢?
最基本二个知识点:
1)元认知,这是认知心理学中的术语,学术点的定义是:“对思考的思考,对表征的表征”
详细的说法: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
简单一句话就是:“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角色,不带评论的观察,清楚的知道自己大脑的思考过程”
知道容易,做到却很难。
99%的人,在99%的时间是不会琢磨自己在说什么,说的这句话对别人会产生什么样影响。
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你会在说法之前打腹稿吗:我处在什么样的场合,以什么角色,以什么方式与对方说话,我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我的这种方式有利于达到那样的结果吗?
不会,对不对?除非一些重要事情,重要的场合。
训练元认知能力比较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写作,二是冥想。
我对行为——信念——情绪——认知的探索就来源于冥想。
2)识别各种情绪及了解自身需求:
1.1)识别情绪的前提是认知情绪,知道情绪的种类。当情绪来临时能感知情绪并识别情绪。
比如,你去餐厅点餐,上来的菜太咸了,你向服务员反馈,对方却说他们是按照标准来做的,其它客人都是这么吃的,没有意见。你很生气。
感知情绪是:知道自己生气了。
情绪识别是:愤怒,生气
接着是了解产生情绪的原因,洞察情绪背后的需求。
在上面的案例中,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对方不理解,不尊重客人,推卸责任。
需求是:理解,尊重,被关注。
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
比如:当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的时候,家长的权利干预,责怪甚至打骂时,孩子的情绪时复杂的。既伤心难过,又恐惧愤怒,可能还有不能完整表达的自责。
这时,还需要对情绪进行分解。情绪的种类多种多样,如同绚丽的色彩一般。除了几种基本情绪,其它情绪都是从基本情绪中分化出来的。
简单介绍下情绪,从心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来讲,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也叫原始情绪,基本情绪共有8-11种,它们分别是:痛苦,厌恶,惊奇,兴趣,害羞,轻蔑,自罪,快乐。愤怒,悲伤和恐惧等,其中,快乐,愤怒,悲伤,恐惧是最常见的四种。
毕淑敏说:“一个人就像一粒种子,天生就有发芽的欲望。”你若忘了去吸收营养,沐浴阳光,那么你将错过发芽的机会。所以,充分了解自身需求,意识到自己要做什么,对我们完成自我实现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需求认知理论方便我们更清晰有条理的了解自身的需求。
1.2)需求认知七层理论
1)生理需要:呼吸,水,食物,睡眠,性等是推动人们行动的首要动力。
2)安全需要:人生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家庭安全等。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就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
3)归属和爱的需要:希望得到归属感和被人爱的需要。感情上的需求比生理上的需求来得细致。
4)自尊的需要:获得自尊与被尊重的需求,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使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
5)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对知识和满足求知欲的需求。认知需求对人满足高级需求,特别是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是极为必须的。一旦认知受阻,人不但难以有所作为,还容易处于变态心理状态,失去健康幸福和人生价值。
6)审美需要:对感知和获得美的需求。
7)自我实现的需要:发挥全部需求,实现自我抱负的需求。
5.发现:
需求是驱动力,行为是表现。情绪控制器。快速识别情绪,进而发现需求,就能有效的控制行为。但是,这中间还差了一点东西,这个东西是认知。
认知就像一个容器,容器大,装的水多,外来物如墨水进入到这个空间被分解稀释就容易。相反,认知少,容器小,装的水少,墨水进入除非加入化学试剂,否则不能稀释。
认知要求我们具备一个意识:终身学习。
这里面有一项内容及其重要:沟通能力。不过,这也是可以学习的。
6.总结
如果打通这条通道:需求-情绪识别+拓展认知+刻意练习+沟通技巧+以我心换他心换天下心。是否就能改变思维模式,缩小与智者的差距呢!
期待接下来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