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平台原创平台

“偈语”现象

2019-03-04  本文已影响31人  平语心声

“偈语”第一次在语文试卷中出现,学生对这个词是一脸蒙,无从思考,直接放弃。我翻看了多个学生的试卷,几乎都是空白。这个题是这样出的:“偈语”指佛经中的唱词,在四大名著中多次出现。《水浒传》中智真长老曾先后两次赠与鲁智深偈语诗。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简述相关情节。1、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2、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我在评讲试卷的时候,先问大家,水浒中鲁智深的故事都是谁知道?99%的学生都举起了手;我又问:这一道名著题得分是4分的举手,几乎没有。问到最后,只有很少的学生得1、2分,也是说胡编的,也是没懂什么意思,随便写一些鲁智深的故事,凑巧得了1、2分。由此可见,真是大家所言,语文试卷不仅出现了做不完的试题,更出现了读不懂的试题。

“偈语”现象
“偈语”现象
“偈语”现象 “偈语”现象

我特意在网上查了一下有关“偈语”的理解,“偈语”是“偈托”的又称,通常以四句组成,即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附缀于佛经的一些读后感或修行的实践中得到的体悟写成的语句,兼具文学的形式与内容,朗朗上口,尽管不是佛经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与佛经相提并论的典故。每一个偈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成为僧人顿悟的美谈,是梵语。我虽然查了大量介绍,但是对于佛经我是没有概念的,只是针对题中提示的两首诗,做了字解,遇林而起,野猪林遇林冲,遇山而富,二龙山落草,遇山而兴,投奔水泊梁山,遇江而止,最后遇到宋江。至于逢夏而擒,应该是生擒夏侯成,见信而寂,我告诉学生,应该是鲁智深在杭州钱塘江坐化圆寂。我作为语文老师也感到惭愧,对于“偈语”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根据此题,做了语文老师应该做的字解。

从学生答题及对本题的理解看现代的语文试卷,真的出现语文新改革,让语文老师和学生都冒冷汗的现象了,名著阅读不读原著,再读快餐,答题真会让人啼笑皆非!不只是15%的人做不完题的事了!读不懂题的可是大有人在了!这次考试,也给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提个醒,抓学生阅读,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急于求成,要脚踏实地,从根本抓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