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号《走出青春期迷局》之收获
作者:uglyjing
一、青春期是个伪命题,青春期其实是此前几年家庭教育建立的亲子关系底色的体现。
决定“关系底色”的最关键的因素是:父母有没有真正地尊重孩子,有没有与孩子产生真正地“链接”。
一定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完全的人”来对待,并且要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对待其他人不会随意的批评、打骂、羞辱,那我们更不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孩子0-7岁时,把父母当做“神”,认为父母无所不能,依赖、信任父母,不管父母怎么对他,他都能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但7-14时,孩子会逐渐地将父母请下神坛,如果这时父母不能真正地尊重孩子,与孩子产生情感链接,他就会不再信任父母,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二、自青春期之后,要由孩子自己经历成长,父母能做的只有“有智慧的陪伴”
1.关于学习节奏。要认识到现在学校的学习节奏“有毒”要坚定自己的内心,不与学校同流合污,并且要帮助孩子排毒:一是让孩子爱上运动;二是跟孩子一起游戏;三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四是保证睡眠;五是在生活中感受美好,自我疗愈,等等。
要激发出孩子的内驱力和专注力,但这里的内驱力和专注力,不是指学习现在的文化学科的内驱力和专注力,而是指孩子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部分的学习内驱力和专注力。
2.关于学习管道。目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最适合于听觉系统发达的学生,其次是视觉和触觉,要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全感官的保护。
3.关于外界信息。当今社会,学生接收的信息是爆炸式的、赤裸裸的、真实的,我们要给孩子多提供有贡献性的信息,更多正向的、鼓励性的信息。(在14岁后可以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了解社会的阴暗面)
4.关于青春期。
对人的一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解读:0-7岁,完全信任父母、完全打开的状态;7-14岁,半关闭状态;14-21岁,完全关闭;21-28岁,有选择地打开;28-35岁,应用阶段;35-42岁,调整阶段(寻找自己的人生使命);42-49岁,做事(做的是自己有内驱力的事);49-56岁,成全他人,等等。
从以上各阶段来看,14-21岁的封闭状态,并不可怕,也是一个自我调整的时期,与成人之后的35-42岁的调整阶段是一个性质。
在青春期,最主要的是给孩子设置边界,这个边界就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比如毒品、赌博等,除此之外的行为,只要没有触碰这个底线,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孩子成绩不好并不代表孩子以后没有出息,不必过于焦虑。
要对孩子的压力、负面情绪做到真正地“共情”,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这些压力和情绪。
5.关于自我灵魂使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使命,要尊重孩子的灵魂使命。要尊重当今的时代,时代已经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在变化,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教育的方式也要随之变化。
总结:
在孩子青春期,父母要完全尊重孩子,与孩子产生真正地链接,给予孩子稳定的爱,真诚地对待孩子。要帮助孩子爱上运动,找到自己的兴趣,保证睡眠,引导孩子感悟生活的美好,帮助孩子“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