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小岛·爱...诗·烟雨梦【爱心小岛·文海晨光】专题

寻宋丨不倒的砖塔

2021-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云起龙飞

甲辰巷砖塔的确老了,老得需要人们“搀扶”着在岁月的时光里踌躇前行。

姑苏城东,平江路畔,苏州大学一墙之隔,有一条巷子,名叫仓街。仓街向南,过干将路,本与仓街相连的巷子,名叫甲辰巷。

沿着甲辰巷直行,大约5分钟,小巷底部,在小巷的丁字路口有一座两楼层高的砖塔,塔刹高出楼房的屋脊,这便是甲辰巷砖塔。

塔前用铁栏围着,有一小门可供进出。塔后是一个不大的庭院,三面是白墙黑瓦老旧的民居,中间种了点花草和太湖石,算是精致。砖塔旁有石井,井下活水,终年常温。井上的勒痕甚深,可见昔日街坊邻居都来此取水,倘若没有那块碑,感觉就是一座被遗弃的废塔。

砖塔形状岌岌可危,却千年不倒。它无视沧桑风雨,无悔躯体的残缺,安之若素。

也许是太古老了,残旧的身躯上,满身风尘,满眼沧桑而又沉默无言地屹立在天地之间的白发老者。但每一块青砖,都孕育着一个佛的故事;每一道裂缝,都密藏着一个禅的线索。

在与他相望时,它的残缺倾颓的美,心灵在一刻间被那种古老一击即中,心底为之发出了暗暗的惊叹:“真是奇迹啊!千年不倒!”也许,它也看到了我惊讶的双眼。

甲辰巷砖塔,是姑苏城内目前现存最早的砖塔之一,建造年间根据测定,其烧制年代为晚唐至五代末,同时又是姑苏民间“七塔八幢九馒头”硕果仅存的一座。其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颇高,现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比起巍峨壮观的北寺塔,玲珑挺秀的双塔,甲辰巷砖塔小巧简洁,精致古朴。塔高不足7米,塔径1米多,是五层八面楼阁式砖塔,造型古朴清秀。

据《吴门表隐》记载:苏州城中曾有七座小型砖塔,多为宋代所建。其中两座早毁,两座毁于清乾隆间,白塔于1928年拓宽临顿路时拆除,濂溪坊的一座于50年代加阔道路时拆去。仅存的这一座,《吴门表隐》谓为“城中七塔”之第二,“在孟子堂东”,即今所称甲辰巷砖塔。

据记载:甲辰巷砖塔在清末民国初湮没在民居宅院中,环绕塔身搭建了房屋,被围入民房中,塔刹和第五层有所损毁。1982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后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拆除部分民房辟出一处塔院,对各层进行修复加固,并重建了第五层和塔顶,制作安装了塔刹。

甲辰巷砖塔全用清水砖砌筑,不施粉彩。各层皆以菱角牙子和板檐砖相间叠涩挑出腰檐,上架平座,隐出斗栱、壸门和直棱窗。各层相间开设四门四窗,上下层的门窗错开,结构合理。门、窗洞口上方用砖叠涩出阑额,角部各设一朵斗栱,上托由菱角牙子和板檐砖相间挑出的屋檐,顶部镇着塔刹和宝珠。

这座砖塔造型优美,结构合理,构件精巧,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其始建年代未见记载,因在宋《平江图碑》中已有标示,故被认作宋塔。从材料、结构和造型看,有学者倾向认为其建于唐末宋初,是研究唐宋间造塔风格和工艺演变的重要实例。

仰望塔顶,自然质朴,简单而率直,不容置疑,无需引经据典的考究,历史的沧桑和人事变迁都不能更改。不管它的前世还是今生,不管它的传说还是历史,都无法抗拒这块土地的传承与记忆。

人间自古多寺院,多少楼台烟雨中。一些塔倒塌了,一些塔湮没了,一些塔倾斜扭曲了,但我却从未见过甲辰巷砖塔这样一种独特的塔。任凭南方漫天的雨雪,磨砺着它坚毅的脸孔,侵蚀浸淫它不屈的筋骨,也坚韧倔强地站立在自己的根基上;甚至从没有过一丝一毫卑躬屈膝的意思,不愿意改变自己挺拔站立的姿态。

若是一个肉体的身躯,像砖塔这样经历磨难,伤痕累累,还能有这样坚定守望的精神气质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