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的镜子看世界之——沟通

2017-10-28  本文已影响15人  游_Iris

心理学果然是人们解决许多问题的切入点。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上学时,有的同学遇到挫折的时候会拿手去撞墙,直到撞到青紫红肿;有的同学一言不合就会抡起木头椅子貌似想要砸人;有的同学分明是轮流做分工工作,却黯然落泪——为什么会要我做这个;自己也有遇到过,自己造就的尴尬时刻,却恨同桌怎么没来解救我。

直到知道了名词“全能自恋”和“自恋性暴怒”,我才明白,以上行为可能都是受残留的“全能自恋”和“自恋性暴怒”影响。


全能自恋,是每个人在婴儿早期都具备的心理,即,婴儿觉得我是无所不能的,我一动念头,和我完全浑然一体的世界(其实是妈妈或其他养育者)就会按照我的意愿来运转。如果光有这一部分,那么全能自恋也没什么,只不过是一种妄想罢了。但是,全能自恋,同时会伴随着可怕的无助感、暴怒与被迫害妄想等。即,当全能自恋受挫的那一刻,你会体验到自我和整个世界都破碎了,随即陷入似乎根本不能动弹的无助感中,这种无助感你一点都不想体会,于是立即变成暴怒,转而攻击那个破坏你的全能自恋的人或物。


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人的全能自恋都会不同程度的消退,但是也多少有些残留。而残留的“全能自恋”和“自恋性暴怒”也时常在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时产生障碍。

偶尔我也会和家人或者同事争论,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论我们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多么正确,可是一旦陷入到面红耳赤的“争论”的境地,就是谁也影响不了谁,最后只有以不愉快告终。认真想一想,这真是太没意义的事情。

首先:争论是无法出真理的,讨论的前提是客观的事实存在,并不是为了争输赢。而为了争“输赢”,人就会言不由衷。所以一旦意识到我们自己,或者对方已经陷入到为争而争的“争论”时,就应该马上停止讨论!

其次:我们都经历过吧,之前(甚至是前一刻)我们还笃信的“真理”,瞬间过后却可能被自己的认知反转。举个例子:在一次活动中,我和一个朋友用餐后一起去洗碗。我是做事情习惯了的人,三下两下就洗完了,然后就等朋友,看她慢慢慢慢地洗。老实说,我其实挺不耐烦,觉得她怎么洗个碗这么磨叽。后来我才了解,她其实就是在洗碗的时候,感受一种觉知,就好像我们训练“元认知能力”一样,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洗碗这件事情上,所以慢慢慢慢地洗,也就是很好的锻炼了。同一件事情,我从不屑,到欣赏和自己身体力行,也就是一个念头转变的事。而这样的事比比皆是,所以争论又有什么意思呢?

再次:想让别人愿意了解我们的想法,一定不是靠“争赢”了他就听你的了。反而是要“共情”之后,才容易打开心扉,真诚地沟通的。每个人多少都还残留一些“全能自恋”,或许还有些“自恋性暴怒”,所谓“恼羞成怒”嘛。硬碰硬地去“争辩”,也是我们无法驾驭自己的表现。我们如果理解了自己或者对方身上存留的“全能自恋”,就可以曲线救国,不再白费力气去分“输赢”了。

真正明白对方内心深处的需求,才是高情商的表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