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保险入门【二】:人生在世,哪些保险必须有?
——保障型保险说明书
首先明确,人身保险的初衷是:降低人身风险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冲击。
面对琳琅满目的保险产品,怎么分辨哪些是必需品,哪些是“花架子”?
本文按照“对症下药”的套路,分析各保障型保险的大体情况:
1、通过【对应症状】,了解我们都将遇到哪些风险?
2、通过【产品作用】,了解各类产品以什么形式来帮助家庭抵御风险?
一、寿险
【对应症状】
人身伤害的最高级别即是死亡,身故后,将无法继续履行所有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对社会及家庭各方面。
【产品作用】
当被保险人发生身故和全残时,赔付保额。
可用以继续履行未完成的经济责任,帮助家庭维持原有经济水平。
举例:
小A去世后,家里房贷还有15年,40万,车贷6年15万,孩子上幼儿园,爱人年薪4万,不足以养家。小康家庭一夜返贫,精神及经济的双重负担瞬间压垮幸福的小家。
妻子悲痛之余,想起以前给小A买的保险。经过赔付后,妻子依靠一份保额100万的寿险保单,缓解了眼下的债务和孩子抚养费用带来的经济危机。
二、意外险
【对应症状】
意外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虽然发生概率小,但其发生时间、地点及严重程度均无法预料。
意外可能致死、致残、致伤。
【产品作用】
1、当被保险人因意外导致死亡、全残,赔付保额;
2、因为意外导致的伤残,依伤残等级,保额按比例赔付(10%-100%)给被保险人。
3、意外医疗费用报销(各产品限额有差异)
4、意外医疗住院津贴(可用于支付陪护费或营养费)
三、重疾险
【对应症状】
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工作压力、生活习惯差等众多因素,让越来越多的人“轻松拥有”了各种各样的亚健康体质,时刻面临健康威胁,各类重大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
而一旦发现患有重大疾病后,以癌症举例,首先需要3-5年的治疗时间,前期的及时治疗十分关键(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治疗期间,患者无法继续工作(收入中断);家人放弃事业陪同(或者雇人照顾);为防止后期复发,依然需要不菲的康复费用……
从确诊到康复的短短几年间,家庭经济情况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重疾治愈率逐年提高,但是高额治疗费用依然是很多家庭的噩梦:病魔还未击垮患者,金钱已经击垮家庭。
【产品作用】
在保险合同约定的期间内,被保险人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或者达到条款中约定的条件后,给付保额。
费用由被保险人自由支配:用于前期治疗、弥补患者治疗期间的收入损失等均可。
四、医疗险
【对应症状】
当发生意外或疾病住院后,产生医疗费用时,社保的报销标准是:在社保用药范围内,按比例报销,并设有上限(一般不超过20万),一旦超出上限后,费用将由家庭自行承担。
【产品作用】
1、商业医疗险可报销:某些见效更快、副作用更小的社保外药品;
2、超出社保报销额度上限的医疗费用,可用商业医疗险报销;
3、某些高端医疗险可提供高端医疗资源及直付功能,拥有良好的就医环境和资源,将是早日康复的一大有利条件。
后话
很多朋友发现:偏向储蓄和收益功能的保险产品,没有被归类到此次的“人生必备”系列。
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不是抵御重大风险的工具,他们不是必需品。
必需品指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和盖楼一样,如果地基不牢固,多豪华的上层建筑都将毫无意义。
而保障家庭经济不受侵害,就是基础,只有基础保障配置齐全之后,才具备条件考虑储蓄和收益。
总结
保险的配置和一切复杂工作一样,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切莫本末倒置、违背保险本意、淡忘投保初衷。
保障型保险是家庭保障的第一步,应该是成熟成年人的必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