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一):迫切渴求+反复思索+模拟演练=大概率成功

2019-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北纬91度半

最近作为公司高管读书群的领读者,我开启了阅读稻盛和夫《活法》的征程,后面一段时间会主要分享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虽然才刚看10页,但对于leader来说,这是值得一看的好书。


#迫切渴求+反复思索+模拟演练=大概率成功#

1、 作者认为,心理暗示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在头脑中不断地重复对于某个事物的渴求,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精神论”中,所以必然需要在脑中反复思索获取该事物的路径和方法。

2、 对于“反复思索”这一行为,作者又提出三点要求:(1)基于真实的场景,也就是说对客观条件和因素要有“自然且逼真”的预估,否则会脱离实际,让思考的出发点出现偏差;(2)“反复”二字不仅说明思索的过程存在“成立-推翻-再成立”的螺旋上升状态,思考得越深刻,认知越接近真相,而且要求我们以精益求精的高标准来衡量思索之后的认知框架,否则最终落地成型的东西便容易陷入平庸;(3)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在作者眼里,模糊的思考难以落地成为“完美无缺”的事物,即使做出来也注定被淘汰,所以思索不光要见森林,更要见树木。

3、 我将“模拟演练”视为从认知到实践过程中的沙盘推演,当前两步完成之后,脑中已经出现了完整的理论框架,足以指导实践了,但作者是追求极致和完美无缺的,因此在集中全力实践之前,于脑海中构建具体场景沙盘推演一遍,之后便可毕其功于一役。

这让我联想到《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战而胜之法;不是战而后胜之法,是先胜而后战之法”。孙子兵法里强调的“计”不是战场之“计谋”,而是庙堂之“计算”,真正的善战者早已在出战之前合理计算敌我力量,推演出了胜负成败,而非等上了战场再运筹帷幄争取胜利。因此,上述三点跟《孙子兵法》里强调的“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