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家难舍
这篇文章的深沉之处,在于对穷家难舍的不仅是母亲,还有我。穷家所以难舍,是因为穷家有难以割舍过往,穷家寄托着生者对亲人念想。
我们谈谈主题的意蕴。尽管文章在细节和情节照应上也非常值得学习。
父亲去世后,我要把母亲接到城里尽孝,母亲非常不舍:神情木然,磕手绊脚地在穷家走来走去,"她用抹布擦洗了每一个坛坛罐罐",把泥质灶台抹抓得光滑,跪着用扫炕苕帚扫了地,扫净柜底缸脚,擦破旧衣镜到纤尘不染⋯⋯对于穷家,母亲实在难舍。
到了城里,母亲更是想念村里。人群里,风尘里,坐在汽车站门口,逢着村里人,抹着眼泪硬拉人家到家吃饭。儿子孝顺,把村里的鸡也给母亲带来。这鸡便满足了母亲对穷家想念。
穷家是母亲的牵挂,难舍难离,这是明显的主题。但还有另外的意思。
当母亲在父亲去世时说"好端端一个家,散了"时,文章紧跟着写家的穷:家产少的可怜,柜子散了架,缸是漏水的;常用的,是母亲的针头线脑,父亲的烟锅油灯,最重要的是一口铁锅。此时,在作者眼里,这家只是穷,似乎没什么好的,算不上"好端端"。母亲随"我"走后,这穷家就没什么可挂念的了。然而眼看着母亲对穷家的不舍,作者心里难受,明白"母亲的家必然是儿子的家,儿子的家却未必是母亲的家"。
母亲去世后,"我"知道"好端端一个家",沒了母亲,真的散了。而此后,对亲人怀念,只能凭借那破旧的小土屋,那盏煤油灯,那口旧铁锅。思念悠悠,穷家难舍。
如此,亲情延续,对于穷家,其实每个人,都难以割舍。
继父亲去世后,母亲说,好端端的一个家散了。(人在,家就是好的,尽管穷。母亲不愿离开穷家,因为穷家全是生活的印迹,里面寄托着思念,睹物思人。) 其实家很穷,只因为继父在,就是"好端端的"。而这旧家破业,母亲守着,可以睹物思人。
而我不懂得,以为穷家破业,不值挂念,想让母亲随自己到城里过更好的生活。母亲虽对穷家难舍难离,终不愿违了儿子的孝心,进了城,但穷家成为她在世时的唯一牵挂。
母亲去后,我也说,好端端的一个家散了,因为没有母亲的家不算全。对亲人怀念,只能凭借那破旧的小土屋,那盏煤油灯,那口旧铁锅。思念悠悠,我终于明白母亲对穷家的难以割舍的情感了。
一代人对上代人的怀念,总是有凭借,所以,穷家难舍的,有母亲,有我,有子子孙孙的无穷无尽。
继父亲去世后,母亲说,好端端的一个家散了。(人在,家就是好的,尽管穷。母亲不愿离开穷家,因为穷家全是生活的印迹,里面寄托着思念,睹物思人。)
而我不懂得,以为穷家破业,不值挂念,想给母亲更好的生活。
母亲去后,我也说,好端端的一个家散了,没有母亲的家不算全。而我对母亲的思念却只能依凭那点破旧的家业,于是穷家难舍。
一代人对上代人的怀念,总是有凭借,所以,穷家难舍的,有母亲,有我,有子子孙孙的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