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文城》有感
和许多读者一样,接触余华的第一部作品,应该是《活着》,这本书也是成为了常常给别人夹的一道“菜”,暌违八年,余华发布的最新的长篇小说《文城》。对于阅读事先来说,《活着》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内心久久不能平复,而《文城》则是想追剧一样断断续续地读了一周,心情倒是很平静,只是有些遗憾感觉故事截然而止,像是看了电影看到一大半,突然投影仪灭了灯,不知是意犹未尽还是心存遗憾,总觉得结尾可以不那么仓促。
故事的梗概,描写了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时期,一位叫林祥福的男人,带着刚满月不久的女儿从北方到南方,一路风霜,历经各种劫难只为寻找自己妻子的故事。
林祥福是一名富家子弟,自幼父亲离世,留下了百亩良田和大宅院子,青年时期母亲离世,后来便一个人主理家中田地收租事宜,也积累不少财富。后来因为因一对“兄妹”阿强和小美借宿,从而和小美产生了好感,便成亲。期间小美离开过林祥福一段时间,后因为怀孕又回来,生下女儿后又偷偷地离开。林祥福不知道小美家住哪里,有哪些亲戚,只知道她是来自江南水乡一个叫“文城”的地方。于是便把开始带着女儿从黄河南下到了溪镇,多方打听,始终没有找到“文城”,后来便定居在了溪镇。进而经历了天寒地冻的饥荒、军阀混战、土匪肆意横行,民不聊生的生活。直到女儿林百家长成亭亭玉立,被土匪绑票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最后林祥福因为拿着赎金,去救好友陈永良,被土匪杀害。
本以为,林祥福会有主角光环活到最后,没想到文中写到土匪杀害时,才到全文的三分之二。之所以觉得故事结尾很仓促,因为后来发生的事情,没有记载林百家知道父亲离去后的事情,也没有过多描述溪镇上的重要人物的后来的生活状况。也许不按套路出牌也是余华写作的一种方法。
文中大量运用了插叙或者倒叙的写作方式,将时间的轴线拉长,再在其中穿插故事发生的缘由。因为时代的背景,每个人物也有鲜活的特征,文章的前半部分更多讲的是重要人物的生活轨迹,后半部分则是描述时代背景,尤其是土匪肆意剿杀村民,让人看得义愤填膺。
语言描绘上,很生动,很容易带动读者的情绪,比如“他站在他们屋中的时候一动不动,木讷的表情仿佛他远离人间。如果有人递过去一碗热水,他似乎才回回到人间。”让人读的时候仿佛那个人就站在你面前,想要递一杯热水给他。文中对人性的探讨也显得十分平淡,平淡得让人惋惜,如,林祥福死后,远在北方的家中仆人田家三兄弟得知后,便风尘仆仆南下接少爷落叶归根,半路上年迈的田大因路途遥远奔波,死于路上。被田二和田五用板车拉着,当有人问起时板车的人怎么,他们也是很平淡地回复了一句“死啦!”,或许在哪个战火饥荒年代,人们面对死亡已经显得不那么恐惧。为了躲避土匪的扫荡而躲芦苇荡的人,因天寒地冻大多都掉进河里,被土匪用惨绝人寰的方式杀害的人,在庙前祈祷,因大雪而冻死的人·····,一波波的人死去,一个时代也慢慢倒下。
林祥福到死没有能到达文城,也没有找到阿美的足迹。他心中的“文城”就是溪镇,。阿美无数次地与他“擦肩而过”,林祥福一生都在寻找,阿美直到死都在救赎,而溪镇上的人一直都在躲避和抗衡,躲避饥寒,躲避土匪,抗衡时代的不公。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文城”永远到达不了,却又不断寻找,最后变成扎营停驻的地方。
202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