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覆手神话为红颜
今年过年干了一件大事,就是躺在大花被子里,翻着《遥远的救世主》。还特意去买了只紫色的水笔,看的时候,对书里的内容描描画画,但总感觉差点意思。
哦突然明白了,就像看视频似的,缺少了弹幕,也就缺少了与人讨论共鸣的快感。
可惜这本书在【微信读书】上下架了。
不然一首《天国的女儿》,一杯武夷山红茶,一边滑动翻看,一边记录提问,一边看别人的想法,岂不爽歪歪。
之前看过电视剧,半懂半懵,这次看完书,稍微有了点感悟,当然只是一家之言。
接下来我就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分享下这本书。
1、丁元英为什么会喜欢上芮小丹?
看的时候,有人说《遥远的救世主》是个爱情小说,我说:不是儒道佛吗?读完才发现,真的是个爱情故事。
丁英元是坚强的、理性的。在面对父亲生病的问题上就能看得出来。理性到近乎“冷血”。
但是他对芮小丹,顺应自己的本能,忤逆自己的理性,亲手为她创造了一个神话。
芮小丹自杀,丁元英有点冷漠。因为这是属于他的理性,是他所坚持的文化属性。
确定死讯后,丁元英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努力地要想化解这个消息。但结果还是悲伤难抑,吐血了,从此心死。
他不后悔当时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不作为就是作为。
他能做的就是让王庙村的神话继续下去,包括处理掉刘冰这个潜在麻烦,再次背上骂名。
这是不是我们常看的小说套路:
一位大佬本想金盆洗手、隐居山林,结果他遇到了一位改变他一生的女人。
为了这个女人,他违背自己的初衷,颠覆了一个王朝。
本想和这个女人共享盛世,结果意外发生,独留他孑然一人。
江山再好,美人不在。大佬远走江湖,在不知道的角落里,沉寂下去。
为什么相爱呢?丁元英和芮小丹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是理性、按照自己对这个世界理解的方式生活;一种是随意洒脱的,自由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他们都让对方看到了另一面,有了兴趣,也就有了想要深入了解的念头,也就有了可能。
至于为什么会爱上,我只能说,爱需要理由吗?
2、芮小丹结尾自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用了,为什么?
关于芮小丹的自杀,我看到一位豆瓣网友的说法,芮小丹必须要死。如果活下去的话,她该如何面对着王庙村事件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
原始股东纷纷卖股份逃离,乐圣总裁林雨峰自杀,而芮小丹她带着残缺的身躯,该如何和丁元英在法兰克福相爱下去。
书中芮小丹的形象是最接近天国的女儿,是脱离了贪痴嗔的女人,这样的结局她必定是无法面对的。所以作者只能把她写死了。
肖亚文问丁元英:”小丹为什么自杀?”,丁元英说:“因为她认为自己没用了。”
关于芮小丹觉得自己没有用了,一是,在芮小丹的心里,有着当警察的尊严和骄傲,她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而爆炸后,她觉得自己失去了这样的资格。
二是,她知道自己和丁元英之间,一直都有着很遥远的距离,本来想着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地把这种距离缩短,而现在是没这种可能了。
芮小丹说:“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要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所以她只能死掉。
这也符合她对自己的预期,在最美的时候死掉,在最爱的人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记。
3、王庙村的神话,是能够复制的吗?
王庙村的神话起源于芮小丹的一个念想。她想在与丁元英短短的相处过程中,留下点东西。
哪怕是老的时候当作回忆也好,证明在古城那个地方,有一段感情真的存在过。
那这个神话能够复制么?
这个问题,其实我很难回答。关于商业板块,我不能班门弄斧。之前有跟人请教过,这种模式其实就是一种劳务外包的模式,华西村就是这样富起来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如何脱颖而出,其实就是能别人所不能,忍别人所不忍,就会比别人多一丝生存的机会。
只有这种情况下,才能在弱肉强食的境况里,活下去。
而这句话,在如今,也同样适用。
4、丁元英去五台山求心安,心安的依据是什么?
在准备策划王庙村事件时,丁云英就已经能预想到自己的结局,强盗、土匪、阴险狡诈...所以他去五台山求个心安。
《了凡四训》中提到积善之方:行善,不应该只看行为本身,还要看这个善行是否会有弊端。不应该只看当前,还要看到长远。不只要看个人的得失,还要看对天下大众的影响。
做善事要看到长远的影响,虽然暂时是不被看好的,但如果发心是好的,带来的长久结果也是好的,那就是可做之事。
这也是智玄大师给的答复。
丁元英在五台山论道,求得了心安。回去就开始布局行动。
回归到王庙村事件本身,“扶贫”二字是善,因为这个善,才能在后面的过程中,打赢了与乐圣的官司,为王庙村在音响市场争得了半亩田地。
5、丁元英一直强调的强势文化是什么样的?
丁元英多次提到“文化属性”,其实就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化底层。比如我们都听过的一句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靠”这个词,已经深深刻画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养儿防老”、“就靠你了”、“天上掉馅饼”...我们从来未曾真正把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这是丁元英口中的弱势文化。这其实也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古代,不跟皇帝或是当地衙门靠边站在一块,很多事情是办不成的。
而强势文化是一种自强不息,按照规律办事的文化,不是“人定胜天”,而是“顺应天时”。掌握事情的发展规律,就能做出正确判断,获得成功。
正如王庙村的扶贫,本质在一个扶字,如果你根本就没有打算自己站起来,老天爷来了都没用。
从这一角度看,丁元英的思想和稻盛和夫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相似的。都对成功很警惕,都敬天爱人。只是丁元英还有着三分杀气和一分痞气。
好了以上就我的分享。
豆豆的这本《遥远的救世主》肯定还有我没抓住或是没理解到位的内容。
欢迎与我分享你关于这本书的理解和感悟,期待。